感古二首 其二
指鹿奸谋岂偶然,都缘人事不由天。
要知左右皆言马,只为当时杀正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鹿错当成马并非偶然,一切都是人为所致,而非天命所归。要知道身边的人都误以为马,只因当初杀掉了真正的人马首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指鹿:这里指的是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为了考验朝中百官对他的忠诚度,让人牵来一头鹿,却指着它说是马,并问众人是否正确。因为关系到自己的利益,很多人都不敢指出错误,而承认那是马。比喻故意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2. 奸谋:阴险狡诈的计策。
3. 偶然:非故意的,意外的。
4. 都缘:都是由于。
5. 人事:人世间的事情。
6. 不由天:不能由天意决定。
7. 要知:要知道。
8. 左右:指周围的人。
9. 皆言马:都说那是马。
10. 正先:正直的人被先除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题材,讲述了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道理。诗人借用“指鹿为马”的故事,指出权臣的阴谋并非偶然,而是人为的结果。在诗人看来,要想知道身边的人是否忠诚,就要看他们在这个关键时刻的表现。如果一个时代的风气被奸邪所侵蚀,那么正直之士就会受到打压甚至杀害。诗人的警示意味浓厚,提醒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维护正义和真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古二首 其二》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任伯雨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89年,正值王安石变法期间。那时任伯雨任职于朝廷,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着深刻的了解。
当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新法推行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使得民生疾苦加剧。而任伯雨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多次上疏请求废止新法,因此遭受了排斥和贬谪。
在这种背景下,任伯雨以《感古二首 其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以古喻今,提醒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关注百姓的生活困苦,弘扬贤良之风,改变奢侈糜烂的宫廷生活,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