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
得丧荣枯事,悠悠过耳风。
此身犹是幻,何物不为空。
酒圣心常醉,诗穷语更工。
小轩搔首坐,斜日满窗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得到和失去、荣耀与枯萎的事,都不过是耳边吹过的轻风。
这个身体本身就是一场幻觉,还有什么东西不是虚空的呢?
像酒仙一样陶醉于生活,诗歌的创作也越发精致。
在宽敞的书房里独自思考,窗外的夕阳映照出一片暖洋洋的红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独坐:诗题,表示诗人独自一人静坐沉思。
2. 任伯雨:宋朝文人,生平不详。
3. 得丧荣枯:指人生的得失、荣誉与枯萎,形容世事的变迁。
4. 悠悠过耳风:形容事物如风般快速消逝,无法把握。
5. 此身犹是幻:比喻人生虚幻无常,难以捉摸。
6. 何物不为空:表示世间万物皆空无实体。
7. 酒圣:指喜欢喝酒的人,这里代指诗人自己。
8. 诗穷:指写诗技艺高超的人,这里也代指诗人自己。
9. 语更工:指诗歌语言更加精致巧妙。
10. 小轩:狭小的窗户或房间。
11. 搔首坐:形容诗人在思考问题时用手抓头发的动作。
12. 斜日满窗红:夕阳照射在窗户上,显得光线红润。
去完善
赏析
《独坐》这首诗,以诗人个人的视角,表达了他在面对生活中的得失、荣辱与兴衰时,内心的淡定和从容。诗人认为,世事如风,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他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待人生的变幻无常。同时,诗人借酒浇愁,用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展示了他作为一名文人的才情与执着。最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小轩独坐的场景,展示了他在闲暇时刻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坐》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任伯雨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具体年份未详。在这个阶段,任伯雨经历了科举的失败,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更加坚定地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关怀和人文精神,展现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独立精神。
在南宋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对外,金兵压境,民族矛盾激化;对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这些时代背景都深刻地影响了任伯雨的诗歌创作。他的《独坐》诗,正是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社会状况以及他个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描绘自己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场景,传达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