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山水
野竹萧萧一径深,茅斋低结小山阴。枫林又逐秋风老,惟有孤云似客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原诗是古文,可以将其译为:
路边的野竹被风吹得沙沙作响,道路显得幽深寂静;在山脚下的小屋里住着一个人,周围的环境静谧宜人。秋天到了,枫叶在风中渐渐变得枯黄,仿佛时光流逝;而天空中飘荡的一片孤独的白云,像极了诗人此刻的心境,漂泊不定。

去完善
释义
1. 题画山水:这是一首描述山水画诗的题目。
2. 王翰:明朝文学家。
3. 野竹:指野外竹林。
4.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鸣声。
5. 一径深:一条幽深的小路。
6. 茅斋:用茅草搭的简陋居室,这里指画中的茅屋。
7. 小山阴:山的北侧,这里指画家在画中描绘的山北风光。
8. 枫林:指枫树林。
9. 秋风:秋季的风,这里的“秋风”有象征时间的意义,暗示秋天到来。
10. 老:使衰老,这里是说枫树叶逐渐变黄、脱落。
11. 惟有:只有。
12. 孤云:飘浮的云,这里比喻孤独的心情。
13. 客心:客居异乡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恬淡宁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首句“野竹萧萧一径深”中,诗人用“野竹”和“一径深”展现了一种幽静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深山之中。次句“茅斋低结小山阴”进一步描述了画面的细节,茅斋与小山阴的结合,使得画面充满了诗意。三句“枫林又逐秋风老”则以枫林的秋色斑斓映衬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生命感悟。末句“惟有孤云似客心”则以孤独的云作为诗人的象征,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意象,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画山水》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56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唐玄宗被叛军逼得逃离长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王翰的人生际遇在这一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曾一度担任浚仪县尉,但因触犯了权贵而被贬谪。在这段被贬的日子里,他游历四方,亲眼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民生疾苦有了深刻的体会,也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题画山水》中,王翰通过对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表达了他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他希望人们能够在欣赏这幅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宁静、和谐的氛围,从而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同时,他也暗示出在这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