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引
晓鉴燕脂拂紫绵。未忄欠梳掠髻云偏。日高人静,沈水袅残烟。
春老菖蒲花未著,路长鱼雁信难传。无端风絮,飞到绣床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上用胭脂轻抚紫色绵布。还没有兴致梳理头发就让它偏在一边。太阳高挂在天空,沉静如水,留下袅袅的余烟。春天的菖蒲花儿已经老去,还没开放;路途漫长,鱼和雁的信息难以传递。突然一阵微风带着柳絮飘到绣床上。

去完善
释义
1. 晓鉴:古代的镜子,这里指早晨对着镜子打扮。
2. 燕脂:即胭脂,古代妇女用以饰面的红色颜料。
3. 紫绵:一种紫色的棉花状物品,古代用于擦拭镜面或衣领。
4. 未忺:不高兴、不满意的样子。
5. 梳掠:梳理头发。
6. 髻云偏:形容发髻散乱。
7. 日高人静:阳光强烈,人少安静。
8. 沈水:沉香木制成的熏香。
9. 袅残烟:袅袅上升的烟雾。
10. 春老:春天即将结束。
11.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五月开花。
12. 著:生长出来。
13. 路长鱼雁信难传:意指书信难以传递。鱼雁代指书信。
14. 无端:无缘无故。
15. 风絮:随风飘动的柳絮。
16. 绣床:指装饰精美的床。

去完善
赏析
《相思引》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和相思之意的词。作者以清晨为时间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位女子思念远方的情人的情景。开篇两句“晓监燕脂拂紫绵,未忺梳掠髻云偏”,描述了女主角早晨起床后,轻轻地拂去鬓角的胭脂,梳理着尚未梳理好的头发,显示出她内心淡淡的忧愁和失落的情绪。接下来“日高人静,沈水袅残烟”则描绘出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孤独,为女子的情感铺垫了浓厚的氛围。
下阕中,“春老菖蒲花未著,路长鱼雁信难传”表现出了季节的变换以及女主内心的渴望。春天即将离去,而菖蒲花仍未绽放,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而书信难传,更是反映了距离带来的无奈和遗憾。最后一句“无端风絮,飞到绣床边”,则是将思绪从远方拉回现实,随风飘来的柳絮象征着她与情人之间的牵绊,也为全词留下了一个意蕴深长的结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相思引》是宋代词人袁去华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发,人们的生活困苦。
袁去华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生活并不如意。他的家庭条件一般,他本人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他热爱文学,尤其是对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当时的背景下,他通过词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战乱和贫困使得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然而,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人们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袁去华的词正是反映了这种精神,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