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四圣观

标题包含
四圣观
水明一色抱神州,雨压轻尘不敢浮。 山北山南人唤酒,春前春后客凭楼。 射熊馆暗花投扆,下鹄池深柳拂舟。 白发邦人能道旧,君王曾奉上皇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似孙(1089年-1157年),字敏仲,号疏寮,浙江会稽人。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他生于北宋末年,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与陆游、杨万里等文人墨客交游甚广。后来,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译文:湖水映照出一片光明拥抱着大地,细雨洒落,尘土不再飞扬。山的北面和南面都有人呼唤美酒,春天之前和之后,游客们都倚靠在楼阁上。射熊馆的花影落在屏风上,下鹄池的柳树轻轻拂过小舟。白发苍苍的老者们讲述过去的事情,他们记得君王曾经陪同先皇游览过这里。
去完善
释义
1. 水明一色抱神州:这句诗描绘了江河湖海的水色与天空相映成趣,包围着整个中国。这里的“神州”代指中国。 2. 雨压轻尘不敢浮:这句诗表达了雨水洗净了尘埃,使得空气清新。“轻尘”指的是微小的灰尘颗粒,“浮”是指飘浮在空气中。 3. 山北山南人唤酒:这句诗描述了在山北山南的各处地方人们呼唤美酒来享受美好的时光。这里“山北山南”指代四面八方。 4. 春前春后客凭楼:这句诗表示无论在春天来临之前还是之后,游客们都愿意登上高楼欣赏美景。这里的“春前春后”泛指四季变化。 5. 射熊馆暗花投扆:这句诗描述了射熊馆中阴暗的花影投射到帝王宝座上。这里“射熊馆”是古代皇帝打猎的场所,“投扆”指的是投射在帝王宝座屏风上的影子。 6. 下鹄池深柳拂舟:这句诗描绘了下鹄池边柳树轻轻拂过小船的景象。这里“下鹄池”是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池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诗人以“水明一色抱神州”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神州大地被清澈的江水环绕的美景。接着,诗人通过“雨压轻尘不敢浮”这一句,传达出春雨滋润大地的美好景象,使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的两句诗,“山北山南人唤酒,春前春后客凭楼”,展现了人们在这美丽的山水之间饮酒作乐的欢乐情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地理知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紧接着的两句诗,“射熊馆暗花投扆,下鹄池深柳拂舟”,进一步描绘了四圣观周边的风景。“射熊馆”象征着勇敢和力量,而“下鹄池”则代表了智慧和谋略。这两句诗表达出诗人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以及对英勇事迹的赞美。 最后两句诗,“白发邦人能道旧,君王曾奉上皇游”,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古代皇帝的尊敬。这两句诗不仅点明了诗的主题,还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密相连,意境优美,令人陶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圣观》是南宋著名诗人高似孙创作的一首描绘道教名胜的四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侵扰,政治腐朽,民众生活困苦,许多文人开始寻求精神寄托,往往选择道教作为慰藉心灵的途径。诗人高似孙也不例外,他在自己的人生际遇中也充满了曲折和无奈。他一生奔波于科举考试,却始终未能金榜题名,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南宋时期,儒家学说占据主流地位,但佛、道等诸子百家学派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民间,道教信仰颇为盛行。各地纷纷修建道观,以祈求神明庇护。四圣观正是这样一个宗教场所,供奉着尧、舜、禹、汤四位圣人,象征着仁爱、智慧和和谐的理念。高似孙通过对四圣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道家的崇敬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