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狂风呼啸的海面上,我乘着月色疾行千里。我曾目睹过嫦娥真实的婀娜身姿,她的脸上并未涂抹任何胭脂。她在月宫中游览,俯瞰着地球上的朦胧积气。偶尔她在醉意中摇曳桂树,那人间的微风便被称为凉风起。

去完善
释义
1.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等。
2. 刘克庄:南宋文学家、诗人。
3. 风高浪快:形容风力较大,海浪翻涌。
4. 骑蟾背:传说月亮中有蟾蜍,这里指登上月亮。
5. 曾识姮娥真体态:姮娥,即嫦娥;真体态,指嫦娥本来的面貌。
6. 素面元无粉黛:素面,没有化妆的面容;元无,原本就没有;粉黛,化妆品。
7. 银阙珠宫:形容月宫的华丽。
8. 积气蒙蒙:指地面上的雾气。
9. 醉里偶摇桂树:醉中偶然摇动桂花树。
10. 人间唤作凉风:地球上的人称之为凉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上片描写了五月的夜晚,海风呼啸,波浪翻涌,作者将月亮比作神话中的蟾蜍,表达了对月亮的神秘向往。同时,“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一句又表达了月亮的纯洁无瑕。下片则描述了在月光下的仙境中遨游的情景,俯瞰人间的气象万千,醉意朦胧中轻摇桂树,洒下清凉的微风。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丰富,既表现了自然之美,又展示了作者的才情与胸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刘克庄在公元1259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正值金国入侵南宋之际,南宋王朝危机四伏,民生疾苦。时值壮年的刘克庄,看到国家危亡,百姓苦难,心忧如焚,于是借玩月之景,寄托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刘克庄在诗词上颇有造诣,但他的一生却因直言不讳而数次遭贬谪。在这首词中,他通过对明月的赞美,表达了希望有一个清正的统治者,使国家繁荣昌盛的愿望。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南宋末年,朝廷腐败,外敌侵略,民间疾苦,这些都使得他的愿望无法实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