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本神秘的阴符书,两张坚硬的弓箭,一把沉重的宝刀。还有那匹吐着白气的骏马,随着鞭子的声音疾驰,黑色笔迹如同舞动着的龙蛇。牛角的读书人和豪放的虬髯大侠,谈笑间都可以成为知己。依稀记得,曾经在请缨戍卫广东,也曾起草檄文讨伐辽东。
那时胸怀壮志直冲云霄,谁能想到现在却如此落魄。令人惆怅的是,还没有完成北伐的事业,就匆匆忙忙地南归了。再也看不到长安的美景,只能向北遥望,路途遥远。如今已经年老,心中的豪情壮志依然不减,歌声结束后还需要喝酒消愁。罢了罢了,只是帽边的头发逐渐变白,镜子里的容颜日渐衰老。

去完善
释义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是一首表达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豪放派词篇。以下是对其中个别词语的解释:
1. 九华:指安徽的九华山,是道教名山。
2. 叶贤良:作者的一位朋友,可能是九华山的隐者。
3. 阴符:古代道家经典之一,讲述了修炼内丹的方法。
4. 二石硬弓:形容弓的力量强大。古代将弓的强度分为九等,每等用石为单位来衡量。
5. 百斤宝刀:形容宝刀锋利坚韧。古代的“斤”比现在的市斤要轻。
6. 玉花骢:一种骏马。
7. 喷:马蹄腾空而起的样子。
8. 电抹:像闪电一样迅速。
9. 乌丝阑:写字的绢或纸,上面织有黑色的细线格。
10. 牛角书生:形容勤奋苦读的书生。
11. 虬髯豪客:长着胡子且英勇豪迈的人物。
12. 折简招:写信邀请。
13. 请缨系粤:请缨表示主动请求杀敌报国;系粤指的是作者在南宋时期被任命为广东的一个官员。
14. 草檄征辽:起草讨伐敌人的文书。
15. 燕然未勒:古时的名将窦宪大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这里指的是作者未能建立功勋。
16. 南归草草: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北方失地尚未收复。
17. 长安不见:失去长安城的意思。
18. 北望迢迢:回望北方故土,心中充满惆怅。
19. 磊块:比喻郁结在心中的不平之气。
20. 歌罢犹须著酒浇:歌曲唱完还需喝酒来浇灭心中的郁愤。
21. 休休也:无奈的感叹语。
22. 帽边鬓改:形容头发渐渐变白。
23. 镜里颜凋:照镜子时看到自己的容颜逐渐衰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表达的是诗人年华逝去时的壮志未酬和壮志依旧的矛盾心理。首句“一卷阴符”,表明了诗人具有军事才能和武艺;第二句“二石硬弓”和“百斤宝刀”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英勇与强壮。接下来四句写诗人跃马扬鞭,挥洒笔墨的场景,表现出其豪情满怀的一面。下片以“当年目视云霄”起笔,带出了曾经的壮志凌云,然而现在却遭遇了悲凉的命运,已经无法实现昔日的抱负。接下来的三句道出了心中的无奈与不甘,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重新建功立业。最后两句则为词人抒发了一丝颓唐之情:满头白发,满面皱纹,只有在歌唱时才能得到短暂的宣泄,借酒消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为南宋诗人刘克庄所创作。这首词诞生在公元1259年,也就是宋理宗宝祐五年。此时正值南宋末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刘克庄身处这一历史时期,对民生疾苦及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
刘克庄一生波折,他宦海浮沉、两度入狱,曾多次参与政治斗争。这一人生经历使他对朝廷内部的腐朽黑暗现象有深刻的认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刘克庄则企图力挽狂澜,但现实却是他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
面对风雨飘摇的国家命运,刘克庄将一腔忧国忧民之情寄寓于词作之中。他与九华叶贤良一同探讨世事时局,通过"笑归来"的豁达表现,试图以此来抚慰内心的哀伤。然而,即使在这个看似潇洒达观的面具背后,也依然隐藏不住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