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归日以呈茂献待郎,当发一笑)
脱却儒冠着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
生羽翼,上烟霏。回头只见冢累累。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脱下学者之冠,披上仙人之衣。在绿水青山间,豪情万丈地回归。欣赏鼎中的真实龙虎,无须在意人间的是非纷争。
长出翅膀,翱翔在云雾之间。回首只见一堆堆坟茔。没有找到那位传说中的跨凤吹箫之人,那就暂且与孤独的云和鹤共同飞翔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
2. 叔怀:作者的友人,生平不详。
3. 飞仙:指成仙升天的人。
4. 儒冠:古代读书人所戴的礼冠,这里代指儒家学者身份。
5. 羽衣:道士或神仙所穿的外衣,这里借指超脱尘世的生活。
6. 浩然归:形容洒脱、豪迈地归隐山林。
7. 鼎内真龙虎:道家炼丹术语,比喻经过修炼而得到的高尚品质。
8. 管甚人间闲是非:意谓不再过问世间的纷扰与纷争。
9. 生羽翼:古人认为仙人都有翅膀,这里表示实现理想,成为得道之人。
10. 烟霏:烟雾弥漫的样子,形容天空高远。
11. 冢累累:坟墓众多的景象。
12. 跨凤吹箫侣: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一同骑凤升天的故事,这里喻指理想的伴侣。
13. 孤云独鹤飞:形容独自修行、追求高洁的情操。

去完善
赏析
《鹧鸪天》是一首富有道家色彩和超脱境界的词。开篇“脱却儒冠着羽衣”暗示了主人公已抛弃世俗羁绊,转而追求超脱的道家生活。接下来的“青山绿水浩然归”描绘了这种生活的理想环境:在绿水青山之间,人心得以洗尽铅华,回归自然。
词中的“看成鼎内真龙虎”化用了道教的炼丹术语,喻指修炼得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间闲是非变得无关紧要,因为主人公已然超脱尘世纷扰,专注于内心的修炼。
下阕中,“生羽翼,上烟霏”展现了主人公得道后的逍遥之境:羽翼丰满,凌空而起,飘然升入云烟之中。而回首只见“冢累累”则暗示了人生无常,惟有修炼得道方可超脱生死。最后一句“且伴孤云独鹤飞”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尘世之外独自修行的场景,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处更显得其心境的超凡脱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朱熹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时年朱熹50岁。在这一年间,他辞去了地方官职,回到家乡进行学术研究和讲学,同时在朝廷上也遭遇了些许挫折,心情复杂而感慨颇深。
此时正值南宋中期,金宋对峙局势紧张,北方领土受到严重侵犯,国内政治斗争激烈,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另一方面,南宋朝政日益腐败,而朱熹等人提倡的理学思想逐渐崭露头角,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熹怀着忧虑和期待的心情创作了这首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