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护国寺
京尘拂尽一囊轻,归思飘然入杳冥。
五两风高飞榜急,八重山秀倚天青。
供花林鸟窥禅熟,闻呪潭龙起蛰醒。
他日可容攀社侣,篮舆终待叩松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京都的尘土已被我轻轻拂去,回家的思念如浮云般飘渺至遥远的天际。在五两风中,高高的帆榜顺风疾驰;沿途的山景秀美,直冲云霄,一片绿意盎然。树林间的鸟儿习惯了我供花修行的方式,偷窥着我的禅定;听到咒语的潭水里的龙也随着春天气息的萌发而苏醒。或许将来,我可以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攀登社庙,乘坐竹轿,最后叩响那松木做成的寺庙大门。
去完善
释义
1. 京尘:比喻京城中的世俗纷扰。
2. 一囊轻:指行囊轻便,暗示摆脱尘世纷繁、轻松前行之意。
3. 归思:回乡的念头。
4. 杳冥:形容幽深莫测的境界。这里引申为寺庙所在之处的幽静和寂静。
5. 五两风:古代测风的仪器,此处用来形容顺风。
6. 高飞榜:高挂的风帆。
7. 八重山:八重是日本的古国名,此处借指日本。“八重山秀倚天青”即描绘了航船穿过青山绿水,渐渐靠近日本的情景。
8. 供花林鸟窥禅熟:供养的花朵引来林间的鸟儿观察禅者修行之状,体现出环境的清静,寓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9. 闻呪潭龙起蛰醒:聆听经文的声音让潭中沉睡的蛟龙苏醒,表现了佛法的力量之大,能感化万物。
10. 可容攀社侣:意为自己向往寺院生活,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这份静谧美好。
11. 篮舆:竹轿,此处以它代指进入寺院的行程。
12. 松扃:松木的门闩,象征寺庙之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目送僧人离开京城返回护国寺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世外生活的向往和对佛门清静的敬仰。“京尘拂尽一囊轻,归思飘然入杳冥”表达了诗人在繁杂喧闹的京城生活之后,内心对遥远寂静的生活充满渴望。“五两风高飞榜急,八重山秀倚天青”则描绘了船只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僧人远离世俗纷扰、前往遥远国度的祝愿。而“供花林鸟窥禅熟,闻呪潭龙起蛰醒”则是诗人想象僧人在寺院中平静安宁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他对佛门清净无染的赞美。最后两句“他日可容攀社侣,篮舆终待叩松扃”是诗人表示希望将来有一天也能同友人一起寻访护国寺,共度幽静的时光。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场景刻画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诗人对尘世超脱的渴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僧归护国寺》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章得象之手,创作于公元960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与宋朝的过渡时期,政治格局动荡不安。然而,佛教文化在这个特殊时期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章得象作为宋代的一位知名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表现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这首《送僧归护国寺》中,诗人以护国寺为背景,通过送别僧人这一主题,表达了其内心对人生离合、佛法传承的感悟。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个人际遇的变化期,可能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深刻体验。同时,诗人也借助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众对佛教信仰的追求和尊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