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掖山承天院
闻说新庵号白莲,五峰环绕布金田。
虎溪社共何人继,佛翕灯從几代传。
岚色排空长似画,松枝偃盖不知年。
劳生已作归休计,愿解尘缨结净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新寺庙名叫白莲,周围有五座山峰环绕着它。
谁能继承虎溪社呢?佛教的灯火已经传承了几代。
山间的景色如同一幅长画,松树弯曲的树枝显得年代久远。
忙碌的生活让人想要退休,希望能解开尘世的烦恼,结下清净的缘分。
去完善
释义
1. 东掖山:位于浙江义乌市东南面,为八婺第一高峰。承天院位于该山中。
2. 白莲:指承天院的雅号。
3. 五峰:在义乌市附近,现称为五山。此处借喻周围山峰环绕的东掖山承天院。
4. 布金田:此处意为种植稻谷,“布金”寓意稻米丰收。
5. 虎溪社:此处借用唐代著名禅师百丈怀海的故事。百丈怀海在虎溪畔建立了禅宗寺庙,后世称为虎溪社。此处借指承天院。
6. 何人继:意指承天院的后世继承者。
7. 佛翕灯:比喻佛法的传播。“翕灯”意指传灯。
8. 几代传:表示承天院的佛法已经传承了多代。
9. 岚色:山林中的雾气。
10. 排空:形容雾气弥漫天空。
11. 长似画:形容美景如画。
12. 松枝偃盖:形容松树高大,枝叶繁茂。
13. 不知年:表示松树生长年代久远。
14. 劳生:指忙碌劳累的人生。
15. 归休计:退休后的生活计划。
16. 愿解尘缨:希望能摆脱世俗的烦恼。
17. 结净缘:指与清净世界建立联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章得象的一首描绘东掖山承天院的诗作。首联点明承天院位于五峰环绕的白莲庵,有如世外桃源。颔联通过虎溪社的典故表达了佛家薪火相传的精神。颈联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山岚景色犹如画卷,古松枝繁叶茂,仿佛岁月无痕。尾联表达作者向往在此地摆脱尘世烦恼,过上清静生活的愿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东掖山承天院》是宋代诗人章得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承天院东掖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作于宋代,具体时间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来推测。章得象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首诗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其次,关于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章得象在北宋时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他在任期间,积极推动国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政绩。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的政治生涯并未一帆风顺。在晚年,章得象辞去了官职,退居林下,开始关注文学创作。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官场浮华的不满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关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文人墨客们,他们积极参与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章得象作为一名政治家,也受到了文学氛围的影响,开始在闲暇时光进行诗歌创作。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