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灵康庙
白鹤何年入紫氛,空余灵迹庙犹存。
岩崖暗锁云根老,堂殿阴连海气昏。
潮上神乌鸣祭鼓,夜深鬼火照祠门。
辽天归叹桑田事,应与麻姑子细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仙鹤哪一年飞入紫色云气中,只留下神奇的遗迹和庙宇仍然存在。
岩石悬崖暗含了古老的云层根源,殿堂阴暗与海上的雾气相连。
涨潮时神鸟在祭祀鼓声中鸣叫,深夜里鬼火照亮了祠堂的门。
遥望天空不禁感叹沧海桑田的变化,应该与麻姑仙子详细讨论一番。
去完善
释义
1. 白鹤:指仙人,传说仙人乘鹤而来,故有此称。
2. 紫氛:紫色雾气,常用来形容仙人的居处。
3. 灵康庙:位于江苏无锡的庙宇,祭祀古人彭祖,相传他活了八百岁。
4. 岩崖:山岩峭壁,这里指灵康庙附近的地理环境。
5. 云根:云之根源,指高耸的山峰。
6. 潮上神乌:神话中的一种鸟,能在潮水上涨时出现。
7. 祭鼓:祭祀时的鼓声。
8. 夜深鬼火:夜间出现的幽灵般的光芒。
9. 辽天:辽阔的天空。
10. 桑田:比喻世事变迁。
11. 麻姑:神话中的仙女,曾见东海三次变成桑田,故用以喻指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以充满想象力的笔触描绘了灵康庙的神秘景象,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中“白鹤何年入紫氛”一句运用设问的手法,引发读者的思考,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庙宇的遗址、岩石和大海的景象,进一步增强了这种神秘感。同时,诗中还出现了诸如“神乌鸣祭鼓”和“鬼火照祠门”等超自然的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诡异的气氛。最后,诗人以“辽天归叹桑田事”结束,表达了时光荏苒、世事沧桑的感慨,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形象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灵康庙形象,同时也表达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灵康庙》是南宋诗人章得象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在南宋期间,章得象以博学著称,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后因与权臣韩侂胄不和,辞官回乡。
章得象在南宋期间,目睹了国家的衰落和民生的困苦,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他在游历民间时,探访了许多古迹名胜,其中包括灵康庙。灵康庙供奉的是东汉时期的方士郑君,他因擅长祈祷降雨而被百姓奉为神灵。章得象在此地感受到古代百姓对雨水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联想到南宋时期国家面临的困境,不禁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题灵康庙》。
这首诗描述了庙宇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关注。通过对郑君的赞美,反映了人民对生活的期待和希望。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