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萱亭
凌江清浅绕城流,庾岭南边第一州。
惟有梅花传远信,祇凭萱草缓离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的江水绕城流淌,这里是庾岭南部的第一个城市。
只有梅花传递着远方的消息,依靠着忘忧草缓解离别的忧伤。
去完善
释义
1. "凌江":指的是流经此地的江水。这里的"凌"为动词,意思是渡过。
2. "清浅":形容江水清澈且水流缓慢。
3. "庾岭":地名,位于江西省西部与湖南省交界处。这里是用来代指江西地区的南边部分。
4. "第一州":在这里指的是赣州。在古代,"州"是行政区划单位,这里特指今天的赣州市。
5. "梅花":此处是诗词中的借物抒情手法,用以象征亲人和朋友的讯息。
6. "传远信":指传递来自远方的消息或问候。
7. "祇凭":表达凭借、依靠的意思。
8. "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其叶和花皆可食用,具有舒缓忧虑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中,它也被视为代表母亲的植物。
9. "离忧":即离别带来的忧伤之情。
去完善
赏析
《植萱亭》是南宋诗人章得象的一首描绘南国风光的诗歌。首句“凌江清浅绕城流”,以江水清澈、流淌缓慢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南方城市的宁静与秀美。第二句“庾岭南边第一州”则点明了诗人的所在之处——位于梅关之南的一座美丽的城市。
紧接着的“惟有梅花传远信”和“祇凭萱草缓离忧”两句,作者分别以梅花和萱草作为象征,表达了他寄情山水,借助自然景致舒缓离别之苦的愿望。梅花象征着纯洁美好的情感,而萱草则有解忧之意。作者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既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也透露了内心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植萱亭》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章得象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0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章得象曾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位高权重,但他仍保持谦逊的态度,关心民生,关注国家的治理。
在这一时期,章得象因政务繁忙,闲暇时喜欢在自己的庭院里种植花草树木,其中尤其钟爱萱草。在一次雨后,他看到了萱草丛生,花朵盛开,不禁心生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萱草的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萱草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在政治生活中的抱负和理想。
总的来说,《植萱亭》这首诗歌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政治的繁荣景象,以及诗人章得象在面对国家重任时,始终保持着清廉、务实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