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放钵石

标题包含
放钵石
石上曾经转钵盂,石边南北路崎岖。 行人见石空嗟叹,还识西来意也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石头上曾转动过钵盂,石头旁边是曲折蜿蜒的道路。 过往的行人们看到这景象,也只能无奈地感叹,是否还能理解那西行的真谛呢。
去完善
释义
1. 放钵石:诗人以“放钵石”为题,表达了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宁静生活的理想。钵是佛教僧人的食器,“放钵”即指僧人游行乞食、弘扬佛法的行为。 2. 钵盂:佛教用语,指僧人的食器,圆形,一般用金属或陶瓷制成。 3. 南北路崎岖:形容道路艰难曲折。这里指从各地前往佛教胜地的人们所经历的艰辛。 4. 行人:过往的行人。 5. 西来意: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是从印度向西传至中亚、西域,再传入中国内地。此处暗示佛教传播的精神内涵。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以“放钵石”为题,通过描绘石头上的痕迹、石边的道路以及行人的反应,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和人生哲学的深思。诗人通过对“放钵石”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佛陀在世时教化众生的深刻意义,同时也表达了对世态炎凉、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放钵石》是宋代诗人章得象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的宋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北宋的建立、辽金等国的对峙以及南宋的繁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也非常活跃,诗歌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章得象作为宋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在朝廷任职,参与了许多政治活动。然而,他也曾因为种种原因受到排挤和贬谪,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放钵石的创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