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
松韵萧骚十里清,入门毛骨冷如冰。
题诗已有丹青笔,悟法应多黑白僧。
风雨祇疑双涧瀑,星辰长认上方灯。
来游不是忘机客,谁到云峰第一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松树的声音清脆悠扬十里清晰,进门后感到寒气袭来如冰雪般寒冷。已经有了用画笔描绘的题诗,领悟了禅法的多位僧人。只知道是风雨双涧瀑布,星辰下的灯光长久以来被视为指引。来到这里游玩的如果不是心怀平静的人,又有谁会来到云峰的第一层呢?
去完善
释义
1. 松韵:风吹松树的声音。
2. 萧骚:风声或风声吹动的声音。
3. 十里清:指清风传得很远。
4. 毛骨:皮肤上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形容寒冷的感觉。
5. 丹青笔:代指杰出的诗人画家。
6. 黑白僧:指的是有修为的高僧。
7. 祇:表示猜测的语气副词。
8. 双涧瀑:指两个溪流的瀑布。
9. 上方灯:在上方的房子里挂起的灯。
10. 忘机客:没有世俗欲望的人。
11. 云峰:形容高山峻岭。
12. 第一层:比喻最高处。
去完善
赏析
《国清寺》章得象这首诗描绘了国清寺的壮丽景色和禅宗氛围。首联通过“松韵”、“萧骚”、“十里清”等词刻画了清幽的自然环境,而“毛骨冷如冰”则表现了进入寺门时作者的内心感受,展现出寺庙与世隔绝的超脱之境。颔联借助于绘画艺术来形容国清寺内外的风光之美,并提到了僧人们因领悟佛法而现出的神秘境界。颈联用风雨和星辰象征了自然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尾联以云层喻指国清寺的高度和地位,并以忘机客自诩,暗示只有摆脱世俗纷扰,才能达到如此高度的精神境界。整首诗将自然、宗教、人生哲理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的独特才情和深刻洞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国清寺》是宋代诗人章得象的一首描绘国清寺景色的五言诗。章得象(978-1048年)是宋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人,他在宋真宗和宋仁宗时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参知政事、尚书左仆射等。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北宋初期,此时章得象正值壮年,政治生涯正处于上升期。他曾在这一时期担任温州刺史,负责地方政务。在公务之余,他游历了国清寺,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首描绘国清寺景色和人文风情的诗作。
在北宋初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佛教寺庙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国清寺作为当时的重要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章得象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国清寺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美好景色的欣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