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除夕有感

标题包含
除夕有感
去年除夕客金台,今夕江南予告回。两岁腊从愁里过,五更春入梦中来。声沈鼓角将残漏,泪滴屠苏最后杯。祗有梅花依旧好,冒寒先放一枝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去年在除夕夜离开京城,今年的除夕夜我正在江南地区准备回家。两年的时光在忧愁中悄然度过,新的一年终于在梦醒时分来临。耳边传来渐弱的鼓角之声和即将结束的夜漏之声,泪水滴落在手中的屠苏酒最后一杯中。只有那梅花依然如此美好,冒着严寒早早绽放出一枝新花。
去完善
释义
1. 金台:古代泛指北方之地。这里指的是作者去年在北方过年。 2.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这里指今年在南方过年。 3. 予告:封建时代官员因故暂时离职回家,按期销假复职的制度。这里指作者请假回家。 4. 两岁腊:连续两年都在过腊月。 5. 五更春:凌晨五点钟的春光。 6. 鼓角:古代军队中击鼓吹角作为号令。 7. 残漏:即将结束的夜漏。 8. 屠苏:屠苏酒。古代的一种药酒。 9. 祗有:只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除夕有感》,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乡愁满怀的复杂情感。诗人以“去年除夕客金台,今夕江南予告回”开篇,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地理位置,展示出自己行程的无常与生活的流动。 接下来的诗句中,“两岁腊从愁里过,五更春入梦中来”,诗人在岁末之际感叹时光匆匆流逝,引起深深的忧愁;同时也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寄予美好的愿景。这种忧伤而期待的心情是复杂的,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节日背景——一年中最重要的团圆之夜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描绘场景时,诗人运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声沈鼓角将残漏”中的“沈”字,生动地描述了鼓角的音色逐渐消逝的过程,同时营造出一种夜晚宁静的氛围;以及“泪滴屠苏最后杯”,诗人用“泪滴”表达别离之情的沉重,把浓烈的情感赋予屠苏酒这一传统习俗。 在最后两句诗中,诗人以“祗有梅花依旧好,冒寒先放一枝开”作结,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希望。尽管生活波折不断,但自然的美好依然存在,成为诗人内心深处的力量源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除夕有感》是南宋诗人王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南宋王朝正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军事威胁和内部政治腐败等问题。 在这个特殊时期,王㒜作为一位颇有影响的文人,他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曾在朝廷担任过官职,但因为不满当时的政治环境而选择辞官回乡。在回乡之后,他开始关注民间的疾苦,用自己的笔墨揭露社会现实,表达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在除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王㒜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除夕有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诗中描绘了战乱时期,人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公。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