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 其四
赖向潇湘领洞庭,鹤符手捧赴丹廷。玉龙鳞甲颓云白,金虎欃枪扫地青。元女奇书竞何益,黄公神咒忽无灵。岳阳楼上乘弯过,愁倚西风玉笛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依赖潇湘统领洞庭,手持鹤符前往丹廷。玉龙鳞片如云白,金虎彗星扫帚般扫清大地。元女的奇妙书籍有何益处?黄公的魔法咒语突然失去力量。在岳阳楼渡过弯角,愁绪伴随西风和玉笛声。
去完善
释义
1. 游仙:游仙诗是古代汉族诗人以游仙为题材的一种诗歌形式,表达向往神仙世界的心态,体现对现实生活的超脱态度。
2. 张鸿:晚清诗人,字亚昭,别号忏绮居士,江苏阳湖人。
3. 潇湘:潇水与湘水汇合之处,泛指湖南省湘江流域一带。
4.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
5. 鹤符:古代道教用以传达消息的符信,此处指道士所用的符箓。
6. 丹廷:道家炼丹的场所。
7. 玉龙:形容洁白如玉的龙形物,此处指白色的云。
8. 金虎:金色的老虎,此处形容颜色鲜明的火焰。
9. 欃枪:古星名,彗星别名,此处代指星辰。
10. 元女:汉唐时期时神女的一种称呼,代表女性仙人。
11. 黄公:黄老之学中的仙人。
12. 神咒:道教法师所念的具有神秘力量的咒语。
13.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西门城头,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
14. 玉笛:用玉石制作的笛子,音色优美。
15. 西风:指秋风,秋风起则天气转凉。
去完善
赏析
《游仙 其四》张鸿
本诗描绘了诗人在潇湘地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的感慨。首联通过“鹤符手捧赴丹廷”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神秘而宏大的仙境景象;颔联通过“玉龙鳞甲颓云白,金虎欃枪扫地青”的描绘,进一步刻画了仙境的神秘和壮观;颈联以“元女奇书竞何益,黄公神咒忽无灵”的笔触,揭示了仙境中的神奇事物并非都能给人类带来实质性的益处;尾联则以“岳阳楼上乘弯过,愁倚西风玉笛听”的画面,表达了诗人面对仙境的神奇与壮观,内心却充满了忧愁的情感。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仙 其四》是清朝诗人张鸿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末期,那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鸿深感忧虑,于是将他的思绪寄托在诗歌中,抒发心中的感慨。
诗人张鸿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才情横溢。然而在那个乱世,他虽满腹经纶,却难以施展才华,心中充满了无奈与苦闷。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仙境的美好愿景。
在这个时期,清朝的国势已经衰微,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国家陷入危机。民众疾苦,官场腐败,社会风气败坏,这一切都让张鸿痛心疾首。然而,尽管现实残酷,他却从未放弃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始终坚守着文人墨客的良知与道义。
在这首《游仙 其四》中,张鸿以游仙为主题,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用词华丽,意境高远,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又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使这首诗成为了清代诗歌的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