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乔尊师
长忌时人识,有家云涧深。性惟耽嗜酒,贫不破除琴。
静鼓三通齿,频汤一味参。知师最知我,相引坐柽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低调行事,深藏功与名。在这个家庭里,生活简朴,即使贫困也不丢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静坐下来,弹奏乐器,品一杯清茶,享受着片刻的宁静。这些喜好也颇受这位老师的赞赏,于是他们相互邀请一起坐下来享受这静谧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长忌:长期避免;长期警惕。
2. 时人:当代的人。
3. 有家:有住所,安家。
4. 云涧:云雾笼罩的山涧。
5. 耽嗜酒:沉湎于饮酒。
6. 贫不破除琴:生活虽贫困但不放弃弹琴。
7. 静鼓三通齿:安静地敲击三次琴弦。
8. 频汤一味参:频繁地用汤来煮一种人参。
9. 最知我:最了解我。
10. 相引坐柽阴:相互引导坐在树荫下。
去完善
赏析
《赠乔尊师》是一首赞美隐士生活的诗。诗人以乔尊师的隐居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赏。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乔尊师远离世俗纷扰,居住在云涧深处的家,他性情豪放,喜欢喝酒,即使贫穷也不舍弃弹琴的爱好。
诗中的“静鼓三通齿”指的是乔尊师静心敲击三次琴弦,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对音乐的热爱。而“频汤一味参”则描绘了乔尊师日常生活中的简朴与豁达,他用普通的汤水调养身心,体现了隐士生活的淡泊与超脱。
最后两句“知师最知我,相引坐柽阴”表达了诗人与乔尊师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互相理解,共同享受隐逸的生活,在柽树下畅谈人生的美好。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示了他的才情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乔尊师》是清代诗人张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期。张鸿(约1876年-1941年),本名张永铨,字湘涵,又字健斋,江苏苏州人,近代著名文人、学者和书画家。
在诗人生涯中,他经历了晚清社会的动荡、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在这段时间里,他亲身感受到了民间疾苦和国家命运的沉浮,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鸿对人生的感慨和对道德的追求。他借赞美乔尊师的才德,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总的来说,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