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钱牧斋柳如是小像·其二
南渡仓皇国事非,玉环悔未系罗衣。
登仙独让孙公子,自作鸳鸯拂水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匆忙逃难时,国家的事态令人担忧;玉环后悔没有系好她的衣裳。
只有那位神仙般的孙公子,自己化作了鸳鸯在水面翩翩起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题目
2. 钱牧斋:明代文人钱谦益,曾任礼部尚书。牧斋是他的字。
3. 柳如是:钱谦益的爱妾,名姓柳,字如是,能诗善画。
4. 小像:肖像画,这里指柳如是的画像。
5. 南渡:指南宋灭亡时,赵构在临安建立南宋政权的事件。
6. 仓皇:慌张,惶恐。
7. 国事非:国家沦亡。
8. 玉环:杨玉环,唐代美女,曾册封为贵妃,安史之乱时被赐死于马嵬坡。
9. 悔未系罗衣:意思是如果当初杨玉环在临死之前把身上的罗衣系紧,或许可以幸免于难。这句表示对柳如是遭遇的同情。
10. 登仙:成仙,这里指钱牧斋去世。
11. 独让孙公子:这里的“孙公子”指的是孙承宗,他是明末抗清名将,最后战死沙场。这里的“独让”表示对钱牧斋的讽刺,认为他没有留下成仙的美谈,反而让人想起孙承宗的事迹。
12. 鸳鸯:比喻夫妻恩爱。
13. 拂水飞:形容飞翔的姿态。
去完善
赏析
首句“南渡仓皇国事非”,描绘了战乱中人们惶恐不安的生活场景,同时暗示了南宋朝廷的懦弱无能。次句“玉环悔未系罗衣”则用杨贵妃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红颜祸水的反思。然而,这并不是为女性的悲剧命运唱挽歌,而是批判男权社会的女性歧视。
第三句“登仙独让孙公子”笔锋一转,以孙策、周瑜和大小乔的典故,象征那些能够在乱世中建立功勋的英雄人物。最后一句“自作鸳鸯拂水飞”是对孙公子的赞美,寓意他们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如同鸳鸯般自由自在地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钱牧斋柳如是小像·其二》是清代诗人张鸿创作的一首描绘钱牧斋(钱谦益)和柳如是夫妇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晚期,当时的科举制度逐渐衰退,士人阶层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减退,而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张鸿身处乱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他通过对钱牧斋和柳如是这对著名文人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钱牧斋曾是明朝的官员,后来投降清朝,成为士人阶层的反面教材;而柳如是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性文人,她的命运多舛,令人同情。
在这首诗歌中,张鸿通过对钱牧斋和柳如是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悲剧。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努力似乎显得有些无力。尽管如此,这首诗仍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了后人研究清朝晚期文化和社会的一面镜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