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 其十七
散尽天花做道场,玉笙吹劝碧霞觞。如何少歇霓裳舞,傅与人间辟谷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天空中飘散的花朵用作道场,用碧玉般的笙管吹奏乐曲敬献美酒。为什么在霓裳舞停下来的时候,要把这舞蹈的秘诀传授给世间的人,让人们在山中辟谷修行呢?
去完善
释义
"散尽天花":此处指道士祈祷时,用以比喻祝祷气氛的浓郁。 "道场":是道士做法事的场所。
"玉笙":古代乐器之一,此处用来代指音乐。 "碧霞觞":美酒,此处的酒用“碧霞”来修饰,是对酒的赞美。
"霓裳舞":一种神仙舞蹈,相传为仙女霓裳羽衣之舞。 "傅与人间":流传给世人。 "辟谷方":道教中的一种养生方法,通过暂时性的绝食来净化身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飘渺的仙境画面:天花散尽,仿佛是神仙的道场;玉笙悠扬,像是邀请宾客共饮琼浆。然而诗人发现,这华丽的仙境竟然也如人间般有宴席和舞蹈,甚至留下了“辟谷方”这样让人参透的长生不老秘诀。
诗人在此以敏锐的眼光洞察了仙境的神秘面纱,暗示出神仙亦不免于世事,表现出其对人生、世界的深刻思考。这种超脱世俗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使得这首诗独具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仙诗 其十七》是唐代著名诗人张鸿于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创作的一首描绘神仙世界的诗歌。这首诗的灵感来自于张鸿在青年时期所经历的坎坷人生。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的晚唐,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张鸿开始关注道教思想,试图从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人生的真谛。
在诗歌中,张鸿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道教神仙世界的美好景象。他希望借此表达自己对安宁、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歌虽然以游仙为主题,但实质上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