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 其三十八
绛河仙子簇云鬟,忉利清微任往还。三十三天春栩栩,花冠萎尽堕人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色的银河里仙子们束起秀发,在天空中随意往来。三十三天的春天栩栩如生,花冠凋谢后落在了人间。
去完善
释义
1. "绛河":源自古代的神话传说,指天空中的银河。这里用来象征仙境。
2. "仙子":指仙女,这里指代天上的神仙。
3. "簇":本义指聚集在一起,此处形容仙子的头发聚拢成发髻的样子。
4. "云鬟":云端的发髻,比喻仙女的头发。
5. "忉利":佛教术语,意指天上的一座宫殿,位于须弥山之顶,为帝释天的居所。
6. "清微":道教术语,意为轻灵、微妙,此处借以表示仙境的轻盈与神秘。
7. "三十三天":源自佛教教义,指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以及无色界四天,共三十三重天。
8. "春栩栩":春天生机勃勃的样子。
9. "花冠":鲜花编制的头饰,这里象征春天的花朵。
10. "萎":凋谢、枯萎。
11. "堕":落下。
去完善
赏析
绛河仙子簇云鬟,描述了仙女们的发型和形象,呈现出仙境的繁华景象。
忉利清微任往还,这句诗体现了仙人自在来去的洒脱与无束无缚的生活状态。
三十三天春栩栩,说明了在仙境之中,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充满了生机活力。
花冠萎尽堕人间,暗示了仙境与人间的微妙联系,揭示了诗人对于生死、无常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仙诗 其三十八》是明朝诗人张鸿所作。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抒发理想、向往仙境,因此在诗词创作方面颇有一种出世隐逸之风。
此时的张鸿因在科举考试中名落孙山,未能获得功名,但在乡间却以他的才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对于这一人生际遇,使得张鸿在失意之时能够寄情山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这种心境正是促使他写下“游仙诗”的重要原因。
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值明朝末期,政治腐朽、宦官专权、百姓疾苦等问题日益严重。这种社会现实使张鸿深感忧虑,因此在他的诗歌中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他对道家文化的热爱也反映出他在寻求心灵寄托的过程中,借由描绘神仙境界来表达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综上所述,《游仙诗 其三十八》反映了张鸿身处明朝末期的复杂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这也是他能在游仙诗中展现出独特审美视角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原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