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 五十首 其三十二
绛帕蒙头绾玉簪,出山万里道缘寻。归来真诀浑忘却,祗觅丹砂炼白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色的丝巾束住了头发,插上了玉石簪子,走出了千里之路去寻找缘分。当回来的时候,真正的秘诀已经忘记,只能寻找丹砂来提炼白金。
去完善
释义
绛帕:红色的头巾
蒙头:指头部覆盖
绾:盘绕;卷起
玉簪:玉器制成的簪子,常用来比喻美女的发饰
出山:指出世修行,远离世俗
万里:形容路程遥远
道缘:指道家修炼的机缘
真诀:修道的要诀
浑:完全
忘却:忘记
祗:只,仅
丹砂:一种矿物质,古代常常用于道教炼丹
炼白金:提炼出金属白金
去完善
赏析
《游仙诗 五十首 其三十二》描绘了一位仙女在山中寻找炼丹之道的过程。诗句中的“绛帕蒙头绾玉簪”描述了仙女的装束,她头戴玉簪,披着红色的头巾,象征着她的神秘和脱俗。而“出山万里道缘寻”则表现了她在遥远的路途上探寻道家仙术的决心。最后两句“归来真诀浑忘却,祗觅丹砂炼白金”表达了仙女在寻找炼丹之道的历程中,逐渐忘却了最初的修行秘诀,只记得寻求炼制丹砂的方法。这首诗借仙女的故事,传达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精神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仙诗 五十首 其三十二》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张鸿所著。此诗创作于民国时期,其时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张鸿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心怀壮志却难酬,因此在其作品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观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张鸿在当时被尊称为“汉学大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经历。他曾游学四方,广交名士,对古典文学、史学和书法均有深入的研究。然而时局所致,他无法将其所学完全付诸实践,因而将理想寄托在诗词歌赋之中。
在民国初期,国家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众疾苦比比皆是。面对这样的现实,张鸿在《游仙诗 五十首 其三十二》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的忧虑。同时,他也通过描绘神仙世界的美好,抒发自己渴望摆脱尘世纷扰,实现内心自由的理想。
这首诗既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映,也是作者个人心路历程的体现。在民国初年的社会环境下,张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