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府店福昌山阁

标题包含
登府店福昌山阁
危磴通高阁,登临境迥清。 云开千岫出,雪霁一川明。 断雁来孤影,遥泉落细声。 野烟依竹见,溪树与桥平。 已助骚人思,空摇远客情。 扁舟如可泛,历历是江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襄(998年-1067年),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茶学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蔡襄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陡峭的石阶通向高高的楼阁,登高望远景色格外清新。 云朵飘散露出千座山峰,雪后初晴山川一片明亮。 失群的孤雁飞过留下身影,远方的泉水潺潺细声。 烟雾缭绕依靠竹林显现,溪水和桥梁相平相映成趣。 已经引发诗人的思绪,白白牵动远游的客情。 如果小船可以漂浮航行,沿途风景便是江边的行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登府店福昌山阁:诗题,描述的是登上福昌山阁时的景色和心情。 2. 危磴:指陡峭的山路。 3. 高阁:指福昌山阁,诗人登高望远的地方。 4. 登临:登山临水,此处指登上福昌山阁。 5. 境迥清:环境幽静、清新。 6. 云开:云朵散开,天空放晴。 7. 千岫:形容众多的山峦。 8. 雪霁:雪后天晴。 9. 一川明:一条河或者一个平原在阳光下显得明亮。 10. 断雁:离群的孤雁。 11. 遥泉:远处的水流。 12. 细声:水流的声音低而细。 13. 野烟:田野上的雾气。 14. 依竹见:依靠竹子可以看见。 15. 溪树与桥平:溪流边的树木和桥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16. 骚人思:诗人抒发的思绪。 17. 空摇远客情:表达了远离故乡的游子之情。 18. 扁舟:小船。 19. 历历:分明的样子。 20. 江程:江河的路程。
去完善
赏析
《登府店福昌山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福昌山阁登高望远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和引发出的深沉思绪。诗人在领略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外界和自己人生的思考。诗中“危磴通高阁,登临境迥清”两句表现出了诗人对高度的向往和置身山水之间的悠然自得的心境;“云开千岫出,雪霁一川明”则写出了雪后天晴,山川景物明亮清晰的景象;“断雁来孤影,遥泉落细声”则描绘出冬天的寒冷肃杀和寂静。全诗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日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府店福昌山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蔡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7年,即宋仁宗庆历七年。这一年,蔡襄出任福建路转运使,负责治理福建地区的财政和政务。 在创作这首诗时,蔡襄正担任福昌县知县。他在这段时间里,积极投身于地方治理,关注民生,努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他在任期内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政治斗争、财政拮据等问题。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为百姓谋福祉的信念也更加坚定。 公元1047年,正值北宋中叶,国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然而,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赋税繁重等,导致民间疾苦。蔡襄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对这些问题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百姓的境遇。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登高远望、忧虑民生的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