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王莽传寄廖判府

标题包含
读王莽传寄廖判府
噫吁嚱,噫嚱一曲难为听,桑麻垅亩今荆榛。 子规夜诉仓庚鸣,时至气化能无声。 高皇神武百世业,安汉小子为凭陵。 九十六万目可掩,奈何从臾皆群臣。 臣乎臣乎胡乃尔,富汝贵汝庸何生。 炎精白昼欲晦蚀,日角眉目尤精神。 古来权柄不早去,止为鱼肉涂生灵。 生灵涂炭自兹始,古往今来祇如此。 重华一去何时还,志士幽人泪如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哎哟,哎哟一曲难以入耳,曾经的桑田变为荆棘丛生。 杜鹃在夜里哀嚎,黄莺也在白天悲鸣,大自然的事变总是无声无息。 高祖神武建立了千秋伟业,可是安定汉朝的小子却陷入了困境。 九十六万的民众都可以忽略,为什么大家都听从那帮大臣呢? 大臣们啊,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你们富裕显贵有什么用呢? 太阳的光芒都似乎要暗淡下去,太阳穴眉毛下的人仍显得精神抖擞。 自古以来手握权力的人不肯早早退场,他们让生灵涂炭。 这苦难的世界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舜帝离去何时才能归来,有志之士和隐逸之人悲痛如雨水。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读王莽传寄廖判府》是南宋文学家蔡沈所作的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阅读历史典籍,借古讽今,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的首联,“噫吁嚱,噫嚱一曲难为听,桑麻垅亩今荆榛。”以悲叹开篇,感叹历史的巨变和现实的困境。原本肥沃的土地如今已长满荆棘,寓意着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动荡。 颔联,“子规夜诉仓庚鸣,时至气化能无声。”描绘了春夜里的景象,子规鸟的啼哭和仓庚的鸣叫交织在一起,暗示着国家危亡的时刻已经来临,而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无法避免。 颈联,“高皇神武百世业,安汉小子为凭陵。”回顾了汉朝开国皇帝的英勇神武和他建立的百世基业,但随后却被一个名叫王莽的小子篡夺,这是对历史悲剧的讽刺。 接下来的两联,“九十六万目可掩,奈何从臾皆群臣。臣乎臣乎胡乃尔,富汝贵汝庸何生。”进一步揭示了这个悲剧的原因,是群臣们的贪婪和私欲导致了国家的覆灭。诗人愤怒地责问这些大臣们,为什么你们要选择背叛和迎合,从而导致了这种悲惨的结局。 最后的两联,“炎精白昼欲晦蚀,日角眉目尤精神。古来权柄不早去,止为鱼肉涂生灵。生灵涂炭自兹始,古往今来祇如此。”诗人以此表明,历史上的统治者如果不早日放弃权力,就会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首诗以王莽篡汉为例,揭示了国家兴衰的历史规律,呼吁统治者应以民为本,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基业。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剖析,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同时,它也警示了后世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读王莽传寄廖判府》是南宋著名诗人、学者蔡沈在公元1205年创作的。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蔡沈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颇有文名。然而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时局动荡,多次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关注。 在这首诗中,蔡沈通过对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提醒时任廖判府的友人廖炎要警惕奸佞之徒,坚守节操,为国家尽忠。这首诗反映了蔡沈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了他在动荡时期的坚韧品质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