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言
蚊眉自可托,蜗角岂劳争。
欲効丝毫力,谁知蝼蚁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细言:即小诗,指篇幅短小的诗歌作品。
2. 雍裕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
3. 蚊眉:指蚊子眼睛。此处形容事物极小。
4. 蜗角:蜗牛触角的尖端部分。此处用来比喻极小的角落或空间。
5. 效:模仿,仿效。
6. 丝毫力:微不足道的力量。
7. 谁知:即无人知道。
8. 蝼蚁:蝼蛄和蚂蚁,泛指微小的生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琐事和自然界生灵的态度。通过比喻,将细微之事描绘得生动形象。诗人关注着生活中的小事物,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反思个人在其中的角色与位置。
"蚊眉自可托,蜗角岂劳争"这两句诗,诗人用蚊子眉毛和蜗牛角两个生动的例子作为切入点,表现出对于琐碎事物的关注和态度。他表达了对于这些细琐的事情,大可不必太过重视,甚至为之争吵。诗人试图提醒人们应该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生活。
"欲効丝毫力,谁知蝼蚁诚"最后两句诗人指出即使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也是怀着蝼蛄、蚂蚁般真挚的心意去做的。虽然看似微小,但也不可忽视其真诚的付出。诗人透过这首诗向我们传达了生活中的点滴努力都有其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细言》是唐朝诗人雍裕之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中期,即唐朝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唐朝的文化、政治、经济都达到了高度发展。诗歌作为当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欣赏。
在这个时期,雍裕之作为一名文人墨客,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然而,在他的生活中,他也曾经历过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有过壮志凌云的抱负,也有过失意落魄的时刻。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细言》这首诗中,雍裕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作者传达了生活中的美好和温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