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人首夏池上雨中闻笛

标题包含
和人首夏池上雨中闻笛
朱华始沈泉,池塘恰雨天。 鹭头飘雪暗,荷腹荡珠圆。 风递谁家笛,声冲几里烟。 拂波轻重起,隔树往来传。 沥沥虽侵汉,遥遥已杂□。 天龙吟转乐,石韵更相连。 谩读襄王赋,虚夸子晋仙。 宁同向散骑,肠断向漪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朱华开始沉入水中,池塘在雨天的滋润下显得格外宜人。 白鹭的头巾在雨中飘扬,荷花的花瓣在水的波动中摇晃。 微风送来了谁家的笛声,声音穿透了几里的烟雾。 水波轻轻晃动,树梢间的声音传来又散去。 雨滴滴滴答答地落下,虽然侵湿了衣裳,却已经和远处的声音混杂在一起。 天空中的龙似乎也在欢唱,石头的声音也相互呼应。 随意阅读一下襄王的赋,感觉就像在赞美子晋仙人。 宁愿和你一起离开这里,但我内心痛苦,无法摆脱涟漪般的思念。
去完善
释义
1. 朱华:红色的花朵,这里指荷花。 2. 沈泉:沉没在泉水中的意思,这里指荷花凋谢。 3. 鹭头:白鹭的头部。 4. 荷腹:荷花的腹部,即花瓣。 5. 荡珠:雨水打在荷叶上滚动的样子。 6. 风递:风吹送。 7. 几里烟:指远方的烟雾。 8. 拂波:轻轻擦过水面。 9. 轻重起:指声音随着风的大小变化。 10. 石韵:指山石的回声。 11. 谩读:随意阅读,不认真。 12. 襄王赋:这里指《洛神赋》,襄王是曹植的封号。 13. 虚夸:虚假夸张。 14. 子晋仙:指王子乔,相传他能够吹奏出美妙的音乐。 15. 宁同:宁愿一同。 16. 散骑:闲散的骑士,这里指隐居生活。 17. 肠断:极度悲伤。 18. 漪涟:涟漪,水面的波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初夏池塘雨景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雨中池塘的美景。从“朱华始沈泉,池塘恰雨天”可以看出,诗人在雨后漫步于池塘边,欣赏着水中荷花和鹭鸟的身影。接下来,诗人用“鹭头飘雪暗,荷腹荡珠圆”形象地描绘出鹭鸟在雨中飞翔的情景,以及荷叶上滚动的水珠。紧接着,“风递谁家笛,声冲几里烟”,诗人捕捉到了远处传来的笛声,与周围的景色相互映衬,更显宁静。“拂波轻重起,隔树往来传”进一步表达了声音在水面和树林间传递的感觉。然后,诗人以“沥沥虽侵汉,遥遥已杂□”表达了雨滴敲击河面的声响。随后,“天龙吟转乐,石韵更相连”则表现了雨水拍打石头产生的韵律感。末尾,诗人通过“谩读襄王赋,虚夸子晋仙。宁同向散骑,肠断向漪涟。”表达了对此情此景的陶醉,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雨后荷塘、远处的笛声、雨滴拍打水面等细微事物的描绘,呈现了一幅静谧且富有生机的初夏池塘雨景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人首夏池上雨中闻笛》是北宋诗人钱易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怀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050年左右,即宋仁宗时期。在创作这首诗时,钱易已是晚年,正过着恬静隐逸的生活。此时他虽身处江湖之远,但心中仍心系国家大事。 在宋仁宗时期,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们在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如苏轼、苏洵、黄庭坚等著名文人都活跃在这个时期。然而,这个时代也面临着边疆危机和民族矛盾等问题。钱易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之情。 在《和人首夏池上雨中闻笛》这首诗中,钱易通过对首夏池上雨中闻笛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欣赏。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生活的反映,也有对国家大局的关注,充分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