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有作
平湖共天远,浸月坐寒光。
乘流溯荃璧,掉舟寻药房。
佳人折轻荷,随风来珍香。
顾盼但微笑,眉宇何清扬。
日暮共携手,遥指烟中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平和的水面与天际相接,共享这浩渺无垠的天空,月色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我们坐在湖边,沐浴着这清澈的光辉。
顺着水流逆流而上,探寻那隐藏在深山中的美景,我们划动着小船,寻找那一尘不染的药草之地。
美丽的人儿轻轻摘下荷塘里的荷花,那阵阵清香随风飘散,伴随着微风翩翩起舞,像一位仙子般降临人间。
她的眼神中透露着温馨的笑容,那如画的眉毛下,明亮的眼眸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当夕阳西下时,我们一起手牵手,向着远方的烟雾弥漫的湘水指去,共享这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平湖:开阔的湖面;
2. 共天:与天空相接;
3. 浸月:月光映照在水面;
4. 寒光:寒冷的月光;
5. 乘流:顺流而下;
6. 溯:逆流而上;
7. 荃璧:一种香草;
8. 掉舟:划船;
9. 药房:草药;
10. 佳人:美女;
11. 轻荷:轻轻的荷叶;
12. 珍香:珍贵的香气;
13. 顾盼:回头看;
14. 但:只是;
15. 微笑:微微笑容;
16. 眉宇:眉眼之间;
17. 何:多么;
18. 清扬:清朗明快;
19. 日暮:太阳落山时;
20. 携手:手拉手;
21. 烟中湘:被烟雾笼罩的湘江。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湖上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首句“平湖共天远”点明地点和环境,将读者引入一个广阔的湖面景象。紧接着的“浸月坐寒光”则描绘了月光洒在湖面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氛围。接下来两句“乘流溯荃璧,掉舟寻药房”则展现了作者在湖上行船的过程,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接下来的“佳人折轻荷,随风来珍香”则为画面增添了人物元素,表达了作者对佳人的赞美和珍视之情。最后三句“顾盼但微笑,眉宇何清扬。日暮共携手,遥指烟中湘”则进一步深化了作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与佳人共度时光的愉悦心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湖泊、月色、船只、佳人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上有作》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陈辅之手,创作于公元1195年前后。在这一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革。陈辅当时生活在江南一带,这里风景秀丽,人文荟萃,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权稳固,经济繁荣,但北方大片国土已被金国占领。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关注国家命运,致力于文化传承。陈辅作为其中的一员,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民生疾苦。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以及对于美好家园的向往。他以西湖美景为象征,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也表达出对失去故土的痛心。通过描绘湖面风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未来的期许。总的来说,《湖上有作》这首诗歌充满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感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