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蜀相

标题包含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片凹尺十
去完善

译文
可惜啊,他率领大军北伐尚未成功便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这令后世无数英雄豪杰每每念及,无不悲从中来,泪水湿透衣襟。
片凹尺十
去完善
释义
出师:指诸葛亮北伐中原;未捷:未能取得最终胜利;身先死: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片凹尺十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问句开篇,“丞相祠堂何处寻?”不仅点明主题,也引发读者的好奇与思考。接着描绘了祠堂周围的环境,用“柏森森”渲染出一种肃穆幽静的氛围。第二联通过“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既写出春日的美好,又暗含一种无人欣赏的孤寂感。 第三联转入对诸葛亮生平功绩的追忆。“三顾频烦天下计”高度概括了诸葛亮被刘备礼贤下士请出山的故事,凸显其智慧与担当;“两朝开济老臣心”则赞扬了他对蜀汉政权的忠诚与奉献精神。最后一联直抒胸臆,以“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一悲剧性的结局收束全诗,表达出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深深惋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饱含个人的情感寄托,堪称咏史怀古诗中的佳作。
片凹尺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9年,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杜甫在这个时期的生活也非常困苦,他先后经历了战乱、失散家人、流离失所等磨难。 在这一时期,杜甫对国家的忧患意识更加深刻,他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也越发强烈。在《蜀相》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敬仰和怀念。诸葛亮在当时被誉为“蜀汉第一功臣”,他的忠诚和智慧成为了后人景仰的典范。 通过回顾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杜甫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同时也借古讽今,对当时朝廷的昏暗无能表示不满。他希望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能够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国家尽心尽力,共同挽救危局。
片凹尺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