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儿靠近高楼,令游子伤心;万方多有磨难,就在此刻我登高望远。锦江的春色如同天地间的生命,玉垒山的浮云却变化无常,就像从古至今的历史一样。尽管王朝兴衰更替,但北极的朝廷始终稳固如故,而那些西山的盗寇请不要侵犯这里。可悲的是后主已被供奉在庙宇,我只得在黄昏时为他低吟一曲《梁甫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花近高楼:指春天花香鸟语的景象。
2. 万方多难:指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3. 登临:登上高处,此处指登高。
4. 锦江:在四川省成都市附近,唐代称“望江”。
5. 玉垒:山名,在成都西北。
6. 浮云变古今:比喻时局变化无常。
7. 北极:指京城长安。
8. 朝廷:指唐王朝政权。
9. 西山:指当时蜀地边界上的地方。
10. 寇盗:指入侵蜀地的吐蕃军队。
11. 莫相侵:不要让战争继续发展下去。
12. 可怜后主:指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据记载,陈朝灭亡后,陈后主被隋朝封为三品官。
13. 还祠庙:陈后主的祠庙。
14. 日暮:天色将晚,象征唐代国运衰微。
15. 聊为《梁甫吟》:以诸葛亮的故事自勉。

去完善
赏析
《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诗人在国家动乱时期登楼眺望的情景,以及抒发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感叹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疾苦。此处用“花近高楼”暗喻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却又以“伤客心”揭示了现实的残酷。
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描述了锦江之畔春色的美丽,与玉垒山上的浮云变化相对照,寓意着自然界的恒久不变,而人间世事却变幻无常。
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期望朝廷稳固,不要受到贼寇侵扰。
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借南朝陈后主沉溺声色,导致亡国的典故,讽刺当朝统治者。同时,诗人表示自己在忧虑国家的同时,也只能在傍晚时分唱一曲《梁甫吟》,以此来宣泄心中的情感。
整首诗展现了杜甫对国家政治、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时局的不满和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杜甫的《登楼》创作于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公元755年-763年)。这一时期,战乱频发,民生疾苦,杜甫也被迫离开了长安,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活。在这段岁月里,杜甫历经艰险,体验了百姓的痛苦,他的诗歌也逐渐从关注宫廷生活转向描绘民间疾苦,成为著名的“诗史”。
在《登楼》这首诗中,杜甫以楼为引,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个人遭遇以及人民生活的深深忧虑。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表达了诗人渴望登高望远,洞察国家命运的雄心壮志,又寓含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