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桃花浪打散花楼,南浦西山送客愁。
为理伊州十二叠,缓歌声里看洪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桃花荡漾时,打乱了花楼的宁静,南浦和西山的风景却带来了离别之愁。在此情景中,我为您演奏一首《伊州》曲,慢悠悠地歌唱着,以此来观看洪州的景色。
去完善
释义
《绝句》洪炎注释:
1. 桃花浪:指春天的江水。
2. 散花楼:位于南浦西山的楼阁。
3. 南浦:指南方的水边。
4. 西山:指长江上游的岷山。
5. 伊州:古州名,位于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附近。
6. 十二叠:古代音乐中的曲调名。
7. 洪州:古代州名,位于今中国江西省南昌市一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桃花浪和西山为背景,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人用“桃花浪打散花楼”形象地展现了桃花盛开时节,江水拍打堤岸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南浦西山送客愁”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心情,将山水与人情融为一体,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接下来的两句“为理伊州十二叠,缓歌声里看洪州”,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弹奏伊州曲调的过程,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他仿佛看到了远方的家乡——洪州。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也使读者能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绝句》是南宋诗人洪炎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其全文如下:
"江上秋来风景异,嵩南归来兴不孤。
小姑山下有神女,负此林塘幽且奇。"
这首《绝句》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150年左右。此时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战乱频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洪炎本人正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曾是南宋朝廷的一名官员,但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这期间,他游历了江南各地,领略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这首诗就是他在一次游历途中,看到小姑山的美丽景色后创作的。
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洪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小姑山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归隐生活的满足和愉悦。这首诗歌展示了一个诗人如何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