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雪花达摩布衣偈
拈花公案且莫道,西来正被拈花恼。
一花开后几花开,微笑不禁成绝倒。
归去来,人未老,掉下从前旧草鞋。
衲被蒙头面壁坐,提起不直一落索。
放下大地无处著,从来被他碍手脚。
为君索火当街烧,布袋依前是弥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不要再谈论那些拈花的公案了,因为西方来的他正受到拈花的困扰。一朵花之后,还会开多少朵花呢?微笑着却忍不住晕倒在地。回去吧,大家都还年轻,脱掉过去的旧草鞋。披着被子坐在墙边,想起这些事不能让自己笔直站立。放下来时大地却没有地方可以放置,一直都被它妨碍着。为了你在街头点起大火,那个布袋子依然还是原来的弥勒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雪花达摩布衣偈:题目取自一首描绘达摩大师的古诗,达摩是禅宗始祖,这里以雪花来形容他的简朴生活。
2. 拈花公案:源自佛教禅宗的一个故事,指佛祖拈花示众弟子,唯有迦叶领悟其意的传说,比喻深奥难解的事物。
3. 西来:源于古印度,指佛法从西方传来中国。
4. 一花开后几花开: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5. 微笑不禁成绝倒:形容领悟到道理后的喜悦。
6. 归去来:诗人自言自语,表示回归本性。
7. 人未老:寓意心态年轻。
8. 掉下从前旧草鞋:表示回到简单朴素的生活。
9. 衲被蒙头面壁坐:用僧袍裹头,面向墙壁静坐,表示修行。
10. 提起不直一落索:形容禅宗修行的状态,拿起放下,心无执着。
11. 放下大地无处著:放下一切纷扰,心灵得到解脱。
12. 被他碍手脚:指受到世俗困扰。
13. 为君索火当街烧:街上燃火,示意看破红尘。
14. 布袋依前是弥勒:借指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形象,寓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赏析
《题雪花达摩布衣偈》家铉翁这首诗描绘了禅意的境界,通过达摩的形象表达了一种洒脱自如的心态。首句“拈花公案且莫道,西来正被拈花恼”点出了诗的主题,即对禅宗公案的讨论和思考。接下来“一花开后几花开,微笑不禁成绝倒”则展现了达摩在禅定中的微笑,这种微笑代表着一种领悟和解脱,让人为之倾倒。
紧接着的“归去来,人未老,掉下从前旧草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年华老去,依然可以回归初心,就像丢掉那双破旧的草鞋,重新开始新的旅程。“衲被蒙头面壁坐,提起不直一落索”描述了达摩禅修的场景,表现出他面对困境时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而“放下大地无处著,从来被他碍手脚”则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矛盾与困扰,我们总是在试图放下一些东西,却发现放下之后反而更加迷茫。最后两句“为君索火当街烧,布袋依前是弥勒”则是诗人给出的解决之道:放下心中的执着,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就如同街头燃烧的火堆,虽然短暂却照亮了前方的路,也正如布袋和尚一样,乐观积极,笑对生活。整首诗在展现禅宗哲理的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雪花达摩布衣偈》这首诗出自南宋末年著名诗人、政治家家铉翁之手。家铉翁生于公元1213年,卒于公元1297年,此诗大约创作于126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朝末期至元朝初期的大动荡时代。南宋与金朝的对抗,以及后来元灭金的过程,使得家国覆亡,民生疾苦。家铉翁本人也因南宋灭亡而成为元朝的俘虏,被迫北上至燕京(今北京)。
在这段时间里,家铉翁经历了从一位南宋重臣到元朝阶下囚的身份转变。在北方漫长的岁月里,他一方面受到元朝官员的轻视和压迫,另一方面也体验了民间生活的艰辛。这种身份落差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国家衰亡、民族沉沦的悲哀,激发了他对故国山河的思念之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铉翁通过描绘达摩祖师雪景禅意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禅宗哲学的独特见解。诗句“纷纷随雨雪,漠漠带风沙”,既是对达摩祖师的赞美,也是对世事无常、人生无奈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