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八六子·扫芳林

标题包含
八六子·扫芳林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 沈沈。幽径芳寻。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浙江绍兴人。他是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宋宁宗、宋理宗时期(1195年-1264年)。 王沂孙博学多才,擅长诗词创作,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感情和优...查看更多
tomatojess
去完善

译文
清扫竹林。经历了多次风风雨雨,春天里的鸟儿很快就衰老了。渐渐湿润的空气慢慢渗透衣物,微凉的空气随着扇子的摆动而生。在傍晚的窗前独自吟咏。静谧的小路上弥漫着幽香。阳光穿过薄薄的雾气、清新的空气、宁静的庭院和稀疏的竹林。看轻这美好的时光,早上懒得化妆,梳子上的珠子散了,屏风上的绣纹破了。曾经在山间与云雾共享美酒,聆听月下的琴声。如今,眼前只有层层的绿荫。
tomatojess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扫芳林:指清扫树林,也暗示春天即将过去。 2. 春禽:春天的鸟类,此处借指春天。 3. 薄润侵衣:指湿润的气候逐渐影响人们的衣物。 4. 晚窗自吟:夜晚在窗户边独自吟诗。 5. 沈沈:形容静寂无声的环境。 6. 幽径芳寻:在幽静的小路上寻找花草的香气。 7. 晻霭:指光线暗淡,天地间迷蒙一片。 8. 苔香:苔藓的香气,此处指环境的清幽。 9. 帘净:窗帘干净无尘,代表居住环境的清洁与宁静。 10. 萧疏竹影庭深:庭院中稀疏的竹子投影在地面上,显得宁静深远。 11. 蛾眉:古代女子常用的妆容,描画如蚕蛾翅膀般的细长弯眉。 12. 宝钗虫散:比喻金钗的装饰已经磨损。 13. 绣屏鸾破:绣屏上凤凰图案破碎,象征着繁华已逝。 14. 和云泛酒:与白云一同漂流的酒船,形容遨游江湖的自由生活。 15. 留月听琴:留住月亮,欣赏美妙的琴声,表示沉浸于艺术之中。 16. 数重翠阴:指层层叠叠的绿色阴影,形容树木繁茂的环境。
tomatojess
去完善
赏析
《八六子》王沂孙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这句词开头便写出春天的自然景象,以及生命的无常和无奈。紧接着的"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则强调了季节的变换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然后,词人通过"晚窗自吟。沈沈。幽径芳寻"描绘了孤独的心境,而"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则表达了深藏在心底的情绪。在接下来的"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中,词人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最后,"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两句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的画面,表现了词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而最后的"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则暗示了现实的无常,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整首词在语言优美、情感深沉的基础上,展现了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
tomatojess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六子》是南宋词人王沂孙的作品,创作于宋亡之际的1278年左右。此时,南宋王朝已经风雨飘摇,面临着元军的强大攻势。在这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王沂孙的人生际遇也颇受波折。他曾担任翰林院承旨、参知政事等职,后因战乱而辞官回乡。然而,他的文才和忠诚仍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史馆修撰。 在王沂孙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内部的党派之争愈演愈烈,而外患又日益严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王沂孙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学,积极建言献策,为南宋朝廷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首《八六子》正是王沂孙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寄托了他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愿为国家尽忠的决心,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品质和爱国情怀。
tomatojess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