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
谁家煮蚕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询问豆叶何时才能变黄成熟。

去完善
释义
垂白:指老人;杖藜:拄着藜木拐杖;捋:用手轻抚或摘取;麨:音chǎo,炒熟的米粉或麦粉。false

去完善
赏析
上片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景象。首句通过对麻叶与苘叶的描写,展现了初夏时节植物繁茂的景象。次句“谁家煮蚕一村香”,将嗅觉融入画面,使得读者仿佛能闻到那浓郁的蚕茧香味。第三句“隔篱娇语络丝娘”则增添了人情味,让人感受到劳动中的温馨与美好。
下片转而刻画人物形象。“垂白杖藜抬醉眼”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者,他的醉态增添了几分诙谐与轻松。接着,“捋青捣麨软饥肠”进一步表现出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真实,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看似平淡,却蕴含着对丰收的期盼和对时光流转的关注。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朴素,既体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又展现了其面对困境时从容不迫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词作。此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086年,正值北宋中期。在这一年,苏轼在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后,被任命为尚书省礼部郎中。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仕途的艰辛,但对人生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在那个时代,科举制度已经成熟,士人阶层逐渐崛起。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力求以诗歌词赋来抒发情怀、针砭时弊。而苏轼,作为当时文坛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这首《浣溪沙》正是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