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风卷珠帘自上钩。
萧萧乱叶报新秋。
独携纤手上高楼。
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
香生雾縠见纤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纱般的薄雾中散发出幽香,显现出那纤细柔美的身影。

去完善
释义
雾縠:薄如雾气的轻纱;纤柔:纤细柔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登楼时的情景与心境。开篇通过“风卷珠帘”和“乱叶报秋”渲染出一种萧瑟而静谧的氛围,随后转入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独携纤手”点明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下片则借景抒情,以“缺月”、“三星”为情感寄托,暗示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最后以“香生雾縠”收尾,将视觉、嗅觉融为一体,烘托出一种朦胧而温婉的美感。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在婉约风格上的独特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在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创作的一首词。这一年对苏轼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在这个时期,苏轼开始反思自己的政治生涯,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政治上,王安石变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文化上,古文运动正在兴起,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倡导道德教化。这些时代背景对苏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在创作《浣溪沙》时,既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又展现了个人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