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路傍人怪问,此隐者、姓陶不。
堪黄菊如云,朝吟暮醉,唤不回头。
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
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
古来尧舜有巢由。
江海去悠悠。
待说与佳人,种成香草,莫怨灵修。
我无可无不可,意先生、出处有如丘。
闻道问津人过,杀鸡为黍相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路上的人好奇地询问,这位隐士姓陶吗?
金黄的菊花如同云层般茂盛,早晨吟咏夜晚沉醉,忘却了回头。
即使没有美酒也依然惆怅遥望,只是站在东篱旁,搔首思索也是一种风流。
与客人一起早餐时露出笑容,落花满布就便休息。
自古以来尧舜时代就有巢由这样的隐士。
他们飘荡在江海之中。
我想告诉那位佳人,种植出香草,不要抱怨神灵的恩赐。
我既无所求也无所拒绝,心意如同先生那样,出处有所选择。
听说有人经过渡口,愿意杀鸡煮饭来留下我们。

去完善
释义
1. 路傍人怪问:路旁的人们疑惑地询问。
2. 此隐者、姓陶不:这位隐居的人,并不姓陶。
3. 黄菊如云:黄色的菊花像云一样多。
4. 朝吟暮醉:早晨吟咏诗歌,晚上饮酒作乐。
5. 唤不回头:叫也不回头。
6. 纵无酒成怅望:即使没有酒也会感到惆怅。
7. 只东篱、搔首亦风流:只在东篱下搔首,也是一种风流。
8. 与客朝餐一笑:和客人一起早餐时露出笑容。
9. 落英饱便归休:落下的花瓣吃饱了就会离开。
10. 古来尧舜有巢由:自古以来,尧舜时代就有巢由这样的隐士。
11. 江海去悠悠:去江海漂泊,生活悠哉悠哉。
12. 待说与佳人:等待告诉给佳人。
13. 种成香草:种植出美丽的花草。
14. 莫怨灵修:不要抱怨神灵的安排。
15. 我无可无不可:我没有什么不可以做,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不做。
16. 意先生、出处有如丘:意欲隐居,就像山丘一样宁静。
17. 闻道问津人过:听说有人来到这个渡口。
18. 杀鸡为黍相留:杀鸡煮米饭,招待客人留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木兰花慢》是辛弃疾的一首咏菊诗。诗中,作者以菊自喻,表达了自己隐居不仕的决心。诗中的“黄菊如云”、“朝吟暮醉”等意象,展现了菊的高洁品质,也暗示了作者自己的高洁品质。
“堪黄菊如云,朝吟暮醉,唤不回头。”这句诗中的“黄菊如云”和“朝吟暮醉”,形象地描绘了菊花的盛开和凋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无常的感慨。而“唤不回头”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无奈。
“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这句诗中的“东篱”是菊花的象征,也是作者自己隐居的地方。这里的“搔首”是一种潇洒的行为,也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这句诗中的“落英”是指菊花的凋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而“饱便归休”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决心。
整首诗以菊自喻,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的高洁品质和独立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之间,即辛弃疾被贬为江西铅山县期思渡的农民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辛弃疾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从朝廷重臣到乡村农夫,这种身份的转变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辛弃疾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国的威胁之下,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辛弃疾作为一名爱国将领,曾数次上疏请求北伐,但都未能得到朝廷的采纳。在被贬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首《木兰花慢》中,辛弃疾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岁月蹉跎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辛弃疾传达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