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美丽的感情如同梨花一样短暂而脆弱,每片花瓣都在催促着最后的凋零。夕阳啊,你为什么这么快就接近了黄昏呢?你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那么多的人在呼唤着他们的灵魂吗?
那银色信笺上的别离之梦和当时的诗句,仿佛同心结般紧密相连。为了她,我愿意成为那个活在梦境中的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从画中呼唤出她的身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梨花薄:指梨花凋谢。薄,衰落。
2. 零落:指花瓣飘落。
3. 何事:为什么。
4. 黄昏:这里指人生晚年。
5. 未招魂:指还未获得慰藉。
6. 银笺:光滑的纸,这里指信笺。
7. 同心苣:一种藤蔓植物,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
8. 索向:于是,就。
9. 画图:画像。
10. 真真:唐朝杜甫诗中出现的女子名字,这里代指所爱之人。

去完善
赏析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致和爱情的美好回忆。纳兰性德巧妙地运用了“梨花薄”这一形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同时也暗示了爱情的转瞬即逝。接下来的句子中,“夕阳何事近黄昏”将人们的视线从春天的景象转移到夕阳的余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最后两句“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则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深眷恋和不舍。整首词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意象,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春天画卷和一段难以忘怀的爱情故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创作于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在这段时间里,纳兰性德以显赫的家世、过人的才学,入宫成为康熙皇帝的贴身侍卫。
此时,正是清朝定鼎中原之初,一方面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另一方面,满清统治者对汉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仍在继续。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纳兰性德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他的才情得以充分发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
然而,尽管纳兰性德身处繁华的宫廷生活,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对家族荣辱的忧心,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爱情挚深的追求,都成为了他诗词创作的源泉。在《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这首词中,他以婉约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