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舍塔
耶舍浮屠愿力深,特烹生铁铸高岑。
永教遐迩观瞻者,尽发如来菩萨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耶舍宝塔的愿望非常深远,特意用生铁铸造出高耸入云的建筑。
它永远地教导着远近的人们,让他们都发挥出如来的菩萨之心。
去完善
释义
耶舍:指耶舍长者,释迦牟尼的弟子,曾捐献其土地以建佛教寺庙。
浮屠:亦作“浮图”,佛教语,梵文“佛陀”的音译,即佛塔。
愿力:佛教语,指修行者的誓愿力量。
特烹:特殊烹饪。
生铁:指含碳量较高的铁。
铸:铸造,用高温熔化金属或固体材料制成器物的过程。
高岑:高山峻岭。
永教:永久教诲。
遐迩:远方与近处。
观瞻:观看;观赏。
如来:佛教语,佛的十种尊号之一,表示从真实之中而来。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省称,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神,佛教借用为修行到了一定阶段,自觉觉他,救度众生,和尚未圆满的佛果之称。
去完善
赏析
《耶舍塔》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佛教宝塔——耶舍塔的壮观景象。诗人以“耶舍浮屠愿力深”开篇,强调了耶舍塔所代表的佛教信仰和愿望的力量。接着,他以“特烹生铁铸高岑”来形容宝塔的宏伟和坚不可摧。第三句“永教遐迩观瞻者”表达了宝塔对于远近信众的启示和教育作用。最后一句“尽发如来菩萨心”则传达了人们在这座宝塔面前所产生的虔诚之心和对佛菩萨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示了耶舍塔的庄严和佛教信仰的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耶舍塔》是清代诗人钱闻诗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农民负担日益沉重,人民生活困苦。
在钱闻诗的一生中,他曾任翰林院编修、御史等职,后因直言谏议被贬为地方官。他在任期间,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耶舍塔》描述了诗人登高望远,看到耶舍塔的美景,感叹岁月沧桑,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描绘塔影、江声等景物,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