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百花·斜日东风深院
斜日东风深院。绣幕低迷归燕。潇洒小屏娇面,仿佛灯前初见。与选筵中,银盆半拆姚黄,插向凤凰钗畔。微笑遮纨扇。
教展香裀,看舞霓裳促遍。红飐翠翻,惊鸿乍拂秋岸。柳困花慵,盈盈自整罗巾,须劝倒金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夕阳西下,东风轻拂幽深庭院。绣帘低垂,归来的燕子纷飞。蓦然回首间,那娇美的面容在屏风上依稀可见,就像灯火通明的初次相遇。宴会上挑选出的鲜花,被插入凤钗旁,仿佛是一种无言的承诺。美人微笑着用团扇遮挡住自己的脸颊,不禁让人陶醉其中。
于是叫她展开华丽的毯子,观赏她翩翩起舞,把每一个节奏都舞蹈得恰到好处。红色的裙摆随着翠绿的罗衫起伏,如同飞起的鸿雁掠过秋天的岸边。柳枝慵懒,花儿也显得疲惫,她却摇曳生姿地整理着自己的丝巾,需要别人劝说才能喝掉金杯里的美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斗百花:词牌名。
2. 斜日东风深院:形容夕阳西下时,庭院中的春风景象。
3. 绣幕低迷归燕:绣幕,精美的帷幕;低迷,低垂的样子;归燕,指春天回到故里的燕子。
4. 潇洒小屏娇面:形容屏风上所绘美女的娇美容颜。
5. 仿佛灯前初见:好像在灯火前初次相见。
6. 与选筵中:宴会中选美。
7. 银盆半拆姚黄:银盆,一种白色花盆;姚黄,牡丹花的一种品种。
8. 插向凤凰钗畔:凤凰钗,古代妇女头饰。
9. 微笑遮纨扇:用绢扇遮住笑容。
10. 教展香裀:香裀,华美的垫子;教,让;展,铺陈。
11. 看舞霓裳促遍:霓裳,神话传说中的仙女霓裳羽衣;促遍,舞曲全部奏完。
12. 红飐翠翻:形容舞姿优美,犹如红花绿叶翻飞。
13. 惊鸿乍拂秋岸:形容舞女翩翩起舞,如惊鸿掠过秋天的河岸。
14. 柳困花慵:形容柳絮困倦,花朵慵懒。
15. 盈盈自整罗巾:形容女子自己整理丝巾。
16. 须劝倒金盏:金盏,金色的酒杯;须,必须;劝倒,敬酒干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宴会的欢乐气氛。首先以“斜日东风深院”开篇,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春日画卷。接着描绘了燕子归巢、灯光下的娇美容颜等细节,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宁静。然后描述了宴会中的情景,如银盆半拆姚黄、凤凰钗等,进一步强调了宴会的奢华与热闹。
接下来,词人以“微笑遮纨扇”一句过渡到舞蹈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紧接着用“红飐翠翻,惊鸿乍拂秋岸”来形容舞者曼妙的舞姿,生动形象。最后通过描写女子的慵懒姿态和美酒助兴的场景,将宴会的欢乐氛围推向高潮。
整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宴会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同时,也展现了宋代宴会的繁华与热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斗百花·斜日东风深院》是宋代文学家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宋徽宗时期(1100年前后)。在这段时间里,晁补之经历了科举失败、官场挫折和家庭的变故等人生波折。这使得他在词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时,北宋朝廷虽然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已经积贫积弱,政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这使晁补之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在词中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此外,北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普遍热衷于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歌赋。在这种环境下,晁补之受到了一定的熏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的审美风尚和社会风貌。通过对《斗百花·斜日东风深院》的创作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晁补之的词风和他的人生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