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诉衷情(同前送春)

标题包含
诉衷情(同前送春)
东城南陌路岐斜。芳草遍藏遮。黄鹂自是来晚,莫恨海棠花。 惊雪絮,满天涯。送春赊。问春莫是,忆著东君,自去还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补之(1059年-1113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晁补之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晁端友为进士出身,曾任扬州司户参军。他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郭灿标
去完善

译文
东边城区的南边小路,弯弯曲曲。碧绿的青草覆盖了小径,使之若隐若现。尽管黄鹂鸟来的稍晚了一些,但请不要责怪海堂花未盛开。 纷飞的雪花,覆盖了大地的每个角落。我们依依不舍地送别春天,期望能留下春天的痕迹。试问春天是否回忆起曾经的主人,于是自行回归大地。
郭灿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城南陌路岐斜:指东城的南边的道路曲折延伸。东城,古代都城或城市的东部地区。 2. 芳草遍藏遮:芳草满地,可以隐藏遮蔽住各种事物。 3. 黄鹂自是来晚,莫恨海棠花:黄鹂鸟由于自身的原因来得较晚,不要责怪海棠花。 4. 惊雪絮:形容雪飘落时飞扬的样子。 5. 满天涯:布满天空和地面。 6. 送春赊:表达春天的离去令人惋惜。 7. 东君:春天的别称,象征春天之神。
郭灿标
去完善
赏析
《诉衷情·东城南陌路岐斜》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情感。首句“东城南陌路歧斜”表现了诗人站在都市南郊,遥望春天景色的情境。紧接着的“芳草遍藏遮”表达了春天的草地无边无际,充满生机。然后“黄鹂自是来晚,莫恨海棠花”中的“黄鹂”和“海棠花”则是用具体的意象比喻人生的青春年华,感叹时光短暂,表达诗人的惜春之情。接下来的“惊雪絮,满天涯。送春赊”三句,则描绘了送别春天的情景,揭示了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事实。最后“问春莫是,忆著东君,自去还家”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与感慨,让人深思。
郭灿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诉衷情·同前送春》是宋代词人晁补之的作品。此词创作于公元1098年,正值北宋时期,这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文人墨客的交往频繁,形成了“文人相轻,各家竞秀”的文化氛围。 此时的晁补之已是40岁的中年男子,他从政多年,经历过人生的起伏,既有得意时的豪情满怀,也有失意时的辛酸苦痛。在他的心中,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已渐趋成熟。尽管如此,他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心态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如他在《诉衷情》中所述:“花前月下暂相逢,共谈风月两三重。离别情多难说再,夕阳独立在小楼东。”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晁补之的词风独特,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他的作品既有豪放之情,又有婉约之美,如同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郭灿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