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江仙

标题包含
临江仙
自古相从休务日,何妨低唱微吟。 天垂云重作春阴。 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 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 凄风寒雨是骎骎。 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dpuser_1696976187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乐趣,何不低声歌唱,轻轻吟咏呢?天空中的乌云重重,仿佛在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室内的人们半醉半醒,帘外的雪花已经积得很深了。听说这个官员已经被分到了其他部门,失去了原来的权力,就像那无法寻觅的紫云一样。寒风和细雨不断地袭来,让人不禁感到寒气逼人。询问那些被关押的囚犯,他们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而看到那些白鹤,却又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dpuser_1696976187
去完善
释义
1. 自古相从休务日: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都不去忙碌日常事务,而是选择欣赏美景,享受生活。"相从"表示跟随、顺从的意思,"休务日"指的是休息的日子或者不忙碌的日子。 2. 何妨低唱微吟: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光中,低声歌唱、轻轻吟咏的愉悦心情。"低唱微吟"是一种吟咏歌唱的方式,表示声音低沉而悠扬。 3. 天垂云重作春阴:这句诗描述了天空乌云密布,仿佛春天的阴云。"天垂"表示天空低垂,"春阴"指的是春天的阴郁天气。 4. 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这句诗描绘了室内的人们半醉半醒,窗外的积雪已经很深。"帘外雪将深"表示窗外的积雪已经很厚。 5. 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斗争的感慨。"分司"是指官员分司东都,"狂御史"指的是狂傲的御史,这里暗示了官场的权谋斗争。"紫云"则是指紫云阁,这里暗示了官场的权力争夺。 6. 凄风寒雨是骎骎:这句诗描述了寒冷的风和细雨,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骎骎"表示迅速、疾速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风雨的速度。 7. 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囚犯的同情和对鹤的欣赏。"问囚"表示询问囚犯的情况,"损气"表示让人感到沮丧,这里暗示了作者对囚犯生活的关注。"见鹤"表示看到鹤,"惊心"表示让人震惊,这里暗示了作者对鹤的美丽感到惊讶。
dpuser_1696976187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是苏轼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首句“自古相从休务日”,表达了作者对古人追求自然、享受生活的向往。在这里,“相从”意味着跟随,“休务日”指的是休息的日子,即放下工作,享受生活。这句诗暗示了作者认为古人更注重生活品质,而忽略了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何妨低唱微吟”,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和音乐的喜爱。这里的“低唱微吟”是指低声歌唱和轻轻吟诵,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方式。这句诗表明,苏轼认为诗歌和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瑰宝,可以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天垂云重作春阴”,描绘了一幅阴雨绵绵的景象,象征着人生的低谷。这里的“春阴”指的是春天的阴霾,暗示了作者在人生低谷时的心境。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坚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描述了词人在室内与朋友欢聚的场景,以及窗外的寒冷天气。这里的“半醉”暗示了词人的愉悦心情,而“雪将深”则揭示了季节的寒冷。这句诗通过对比室内外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最后,“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表达了作者对官场险恶的感慨。这里的“分司”是指官员在地方任职,而“狂御史”则暗示了官场的权谋与斗争。这句诗表明,苏轼认为官场险恶,难以寻觅真正的知己。 “凄风寒雨是骎骎”,是对恶劣环境的描绘,也暗示了作者在官场中的艰辛。这里的“骎骎”表示迅速、疾速,暗示了作者在官场中的奔波与无奈。 最后一句“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通过对囚犯和鹤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生命的尊重。这里的“问囚”指关心囚犯,而“鹤”则象征了高洁的品质。这句诗表明,苏轼认为关爱他人和尊重生命是人性中最宝贵的品质。 总的来说,《临江仙》是一首描绘作者对生活、官场和人性的感悟的词。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情感和生活场景的描绘,这首词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百态的独特见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dpuser_1696976187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82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政治生涯陷入低谷。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苏轼开始反思人生,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在苏轼生活的时代,北宋王朝正处于社会矛盾激化的阶段。一方面,由于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士人阶层的崛起,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于政治改革,试图通过改革来解决国家积贫积弱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皇权对文人士大夫的猜忌和打压,使得许多文人志士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用文字抒发胸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dpuser_1696976187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