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徐邈能中酒圣贤。
刘伶席地幕青天。
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
恨无人借买山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徐邈善于在饮酒后显露真性情。
刘伶坐地面向苍茫的天幕。
潘郎的白璧只为谁而连接?
无可奈何新生的白发,不如回到故去的青山。
遗憾没有人为我购买山中的房产。

去完善
释义
《浣溪沙》注释如下:
1. 徐邈能中酒圣贤:这里借用徐邈这个历史人物表达豪饮的情态。徐邈字景山,魏国时任尚书郎。善饮酒,又博学多识。“中酒”指微醺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洒脱自如的神态。
2. 刘伶席地幕青天:刘伶是西晋著名文人,因嗜酒而著名。“席地幕青天”指的是刘伶在露天畅饮的情景。
3. 潘郎白璧为谁连:这里借用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诗句"白璧非为宝,一瑕竟成累"形容美女、才女的美中不足之处。在这里潘郎指的是有才学的人,用白璧比喻他们的才能。"为谁连"表示他们的才华没有得到世人充分的认识和欣赏。
4. 无可奈何新白发:感慨岁月的流转,无法阻止自己逐渐老去的事实。
5. 不如归去旧青山: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想要回到家乡,过上闲适的生活。
6. 恨无人借买山钱:遗憾没有足够的钱购买山林之地,来过上归隐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浣溪沙》是一首描绘文人雅士生活情景的词,词人苏轼巧妙地运用了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以及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融合,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
首句“徐邈能中酒圣贤”,以三国时期善于品酒的徐邈为榜样,展现饮酒的快乐。紧接着的“刘伶席地幕青天”则化用了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醉卧竹下的典故,以此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潘郎白璧为谁连”是引用了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句,他形容美玉为白璧,此处意指自己的才华横溢却无人识得,就像一块埋没的宝石。
下片开始便表现了词人的无奈:“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 可见词人已感到岁月蹉跎,无法阻挡白发的增长,不如归隐山林,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最后一句“恨无人借买山钱”则表达了他想要离开尘世的愿望,却又无法实现的心情。
整首词充满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寄情山水田园的情怀。而这种情绪往往需要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去深入理解,这也是这首词的魅力所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它诞生于公元1082年,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
在这一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他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高级官员沦为闲职,政治上的失意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苏东坡开始关注民间生活、百姓疾苦,用诗歌书写人性与生活的温度。
这一时期的北宋朝廷党争激烈,朝政不稳,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但与此同时,科举制度的推广使得士人阶层壮大,文化艺术事业繁荣,为东坡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东坡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浣溪沙》便是其中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