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园即事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春天晨曦的烟霞之中欣赏美景,犹如身处山水画之中;倚靠着松树和竹子,唤起内心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横断的山峦仿佛是画中的屏障,悬垂的瀑布如同琴声般倾泻而下。绿草铺满整个南亭,繁花似锦的北院显得更加幽深。在这样的闲暇时光里,尽情地品味美酒吟诵诗篇,任由内心的兴致牵引着脱去簪缨,享受生活的随性自在。

去完善
释义
【烟霞】指山水景色美丽如烟似霞。
【春旦】春天的早晨。
【松竹】松树和竹子,常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情操。
【故年心】多年来的心愿。
【断山】山脉的断开处。
【画障】画卷,画屏。
【悬溜】瀑布。
【鸣琴】古琴,也代指美妙的音乐。
【南亭】南方的亭子。
【北院】北方的院落。
【闲居】安静地居住,指过隐居生活。
【酒赋】饮酒赋诗,形容休闲的时光。
【随兴】随着兴致。
【抽簪】指脱下帽子,表示辞官归隐。

去完善
赏析
首联“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春天到来,烟雾弥漫,云霞映照,给人以美的享受;松竹依然翠绿,象征着诗人的故乡情思。
颔联“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丽画卷。远山如同一幅水墨画,瀑布如同优美的琴声,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颈联“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南亭的草已经长满,北院的鲜花盛开,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变化的画面。
尾联“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则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在闲暇之时,以美酒为伴,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甚至产生了隐居的念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郊园即事》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675年左右,正值唐朝贞观之治晚期。在那时,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们普遍追求精神文化享受,文人墨客纷纷投身文学创作,使得诗歌成为一种流行的表达方式。
在这个时期,王勃尽管年仅二十多岁,却已因其才情横溢、文笔优美而享誉文坛。然而,他的命运多舛,人生起伏较大。他在科举考试中落第,被任命为朝散郎,后又因在沛王府中写了一篇戏谑性的文章而被贬为虢州参军。这段期间,他游历山水、结交名士,欣赏自然风光,体味田园生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郊园即事》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歌通过对田园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现出王勃虽身处逆境,但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