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尘世的纷扰如云烟般弥漫无尽,我只愿化作一位悠然自得的垂钓老翁。

去完善
释义
生事:生活中的琐事;持竿叟:垂钓的老翁,象征隐居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泛舟若耶溪的景象,诗文开篇点明心境,“幽意无断绝”奠定了全诗闲适、恬淡的情感基调。随后通过“晚风”“花路”“南斗”等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时空的流转。尤其是“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两句,既写出了动态的朦胧美感,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结尾处,诗人借“持竿叟”的形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整首诗语言清新雅致,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泛若耶溪》是唐代诗人綦毋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正是唐朝盛世的顶峰,同时也是杜甫、李白等著名诗人活跃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綦毋潜在官场中历经沉浮,他曾担任过县尉等官职,但因对官场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终选择辞官归隐。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在诗歌中表现出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宁静致远的意境。
此外,唐朝天宝年间正值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綦毋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