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寮
解衣一寮上,物色太窘束。
栢禅费酬对,松官缚爵禄。
此君真有道,虚心自岩谷。
每以阅世人,得之定超俗。
夜夜幽露寒,惊我庭下绿。
独出万物表,清蟾映疏玉。
嘉此烟雾姿,本无霜雪辱。
朔风舞郊野,秀气压群木。
旧根走苔径,新梢出云屋。
要令千亩广,会待春雨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诗意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松柏的高雅形象和它们在寒冷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
1. 解衣一寮上,物色太窘束:松柏长在荒凉的山谷中,脱去外套的松树显得格格不入,周围的事物都显得那么局促。
2. 栢禅费酬对,松官缚爵禄:诗句赞美松柏坚韧不屈的品质,就像是对尘世功名富贵的毫不理会。
3. 此君真有道,虚心自岩谷:作者认为这松柏真是有道之人,能在山谷中保持谦逊之心。
4. 每以阅世人,得之定超俗:看到松柏这样坚强的生活态度,人们就一定能体会到它那种超脱世俗的精神。
5. 夜夜幽露寒,惊我庭下绿:寒冷的夜晚,松柏上凝结的露珠使院里的树木失色。
6. 独出万物表,清蟾映疏玉:松柏傲然挺立,超越了其他所有植物,月光透过它的枝叶,使它显得更加优美。
7. 嘉此烟雾姿,本无霜雪辱:松柏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挺直,表现出它本就不畏惧风霜雨雪的气概。
8. 朔风舞郊野,秀气压群木:寒冷的北风在旷野里起舞,松柏的风姿却使得其他树木黯然失色。
9. 旧根走苔径,新梢出云屋:松柏的老根蔓延在小路上,新的枝芽从云间探出头来。
10. 要令千亩广,会待春雨足:只要耐心等待春天的雨水充足,松柏就能扩展到更广大的土地。
整体来说,这是一首高度赞颂松柏的诗篇,通过对比松柏与周围环境的差异,展现了松柏坚韧不拔、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筠寮:竹林里的房子,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处所。
2. 解衣一寮上,物色太窘束:脱下衣服,在这个地方居住,外面的景色令人感到拘束。
3. 栢禅费酬对,松官缚爵禄:形容柏树和松树挺拔高大,与诗人的生活相对照。
4. 此君真有道,虚心自岩谷:这里的“此君”指的是竹子,表示竹子真的很有品格,从山谷中生长出来,仍然保持虚心。
5. 每以阅世人,得之定超俗:竹子每天都能看到世间的人们,得到它的人一定很超凡脱俗。
6. 夜夜幽露寒,惊我庭下绿:每晚都有冰冷的露水,让我惊讶于庭院里的绿色。
7. 独出万物表,清蟾映疏玉:竹子独自生长在万物的最上面,清澈的月亮照耀着稀疏的竹子。
8. 嘉此烟雾姿,本无霜雪辱:赞美这个烟雾弥漫的姿态,原本就不会被霜雪所困扰。
9. 朔风舞郊野,秀气压群木:寒冷的北风在郊外舞动,但竹子的风采依旧超过了其他树木。
10. 旧根走苔径,新梢出云屋:竹子的根部蔓延在长满青苔的小路上,新的竹梢已经从云间的房屋中长出来。
11. 要令千亩广,会待春雨足:要让竹子的面积达到一千亩,只有等待春天的雨水充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竹子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出了竹子坚韧、挺拔的品质,以及它与世无争的清静高洁之态。诗歌中描述了竹子的生长环境,赞美了它的美好姿态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独立人格的向往。这首诗整体给人以清幽脱俗的感觉,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寂静而又美好的竹林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筠寮》是宋代诗人吴可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在那个时候,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民众生活困苦。
吴可在当时是一位仕途不顺的文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因此,他对社会的现实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民生疾苦有着深深的同情。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民间的苦难生活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筠寮》这首诗中,吴可描绘了乡村的宁静景象,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然而,这背后的时代背景却是战乱和贫困。这种对比反映了吴可对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