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
泥中莫怪出头迟,历尽冰霜祇自知。
昨夜震雷轰渭亩,请君来看化龙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泥潭里不要责怪自己出头的速度太慢,经历了无数次的冰霜侵袭,只有自己最清楚其中的辛酸。
昨天夜里,突然响起的一声雷鸣震动山谷,震撼着这片土地,就如同惊雷唤醒了沉睡的巨龙,那雷霆万钧的气势让人热血沸腾。
请朋友们一起前来欣赏这犹如神龙降世般的壮丽景象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何应龙:宋代诗人,字子云,号东涧居士。2. 泥中莫怪出头迟:比喻春笋在泥土中成长缓慢。3. 祗自知:只自己知道。4. 昨夜震雷轰渭亩:渭亩,指广阔的土地。5. 请君来看化龙枝:邀请大家来看竹笋变为竹子的过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笋为喻,寓含人生的历练和厚积薄发的道理。首句写笋在泥土中生长,延迟了出土的时间,却因此承受了更多的磨砺与成长;第二句进一步描绘笋经历了严寒的冬天,逐渐积累了力量。第三句借用雷声轰鸣的景象,象征着逆境与挑战的到来;最后一句则引导读者亲自去观察春笋的变化,思考其从平凡到非凡的蜕变过程。整首诗借物寓意,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精神风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笋》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何应龙的作品。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宋金对峙的历史阶段,文人墨客们纷纷通过诗词来表达个人情感和家国忧思。
在创作这首《笋》时,何应龙的生活经历丰富,曾任职于中央和地方,官至御史。他经历过人生的高潮,也经历了人生的低谷,这使得他的诗词作品具有较强的现实感和深度。
诗中提到的“笋”,象征着新生命的诞生和未来的希望。何应龙以笋为题,既是对新生事物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他的眼中,笋是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植物,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能茁壮成长。这种精神寓意着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