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无题体
玉钗风断扇云深,砌冷帘空月易沉。
流水落花无处问,一年春事一年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玉簪被风吹落,扇子被云朵遮住了,台阶变得冰冷,帘幕显得空旷,月光也更容易消逝。飘落的花瓣随着流水而去,无法追寻,一年的春天就这样过去,心中充满了感慨。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何应龙:南宋诗人,号鸾坡,字子翔。
2. 玉钗风断:指别离时的情景。
3. 扇云:指妇女的秀发。
4. 砌冷:指台阶寒冷。
5. 帘空:指帘幕空荡。
6. 月易沉:指时光流逝。
7. 流水落花:形容春天的逝去。
8. 无处问:无法知道。
9. 春事:指春天的景象。
10. 一年心:指一年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效无题体》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时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诗人以玉钗、扇云、砌冷、帘空等意象,展现出一幅冷清而宁静的画面,暗示春天的结束。同时,流水落花无处问一句,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惋惜。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效无题体》何应龙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其时正是国家危机四伏、民族矛盾尖锐之际。诗人何应龙(生卒年不详),字子翔,婺州东阳(今浙江义乌)人,宋代文人,擅长诗赋,他的诗歌意境优美,情致婉约,深受时人喜爱。
在创作这首古诗的时候,何应龙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虽为进士出身,但未能受到朝廷的重用,只在地方任职。然而,他却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的安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以“效无题体”为题,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
此外,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诗人创作的重要动力。南宋末年,金兵屡次南侵,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朝廷却无力抵抗外侮,只能偏安一隅。这使得诗人更加感到忧国忧民的责任,从而在诗歌中表达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