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八首辛丑岁逼除作。时自红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绛云馀烬处 其八
流年老去付逶迤,取次春生仆射陂。才子朱弦歌绛雪,佳人锦字问琼枝。一龛灯永鱼声静,三叠琴繁鹤舞移。莫为牛衣频叹息,与君容易鬓丝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光荏苒,我们在春日里漫步在波光粼粼的池塘边。才子们弹奏着悠扬的乐曲,佳人们书写着优美的诗篇。我们围坐在幽静的灯火旁聆听鱼儿的歌声,享受着琴瑟和鸣的美好时光。不要为了暂时的困境而叹息,我们的友谊会如同这美好的时光一样,永不消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辛丑岁:指清顺治八年(1651年)。
2. 逼除:农历年底。
3. 红豆江村:长江边的地名。
4. 徙居:搬迁到别的地方居住。
5. 半野堂:半野园,位于红豆江村。
6. 绛云馀烬:绛云楼,钱谦益的藏书楼,因火灾焚毁,此处代指火灾。
7. 流年:时间匆匆流逝。
8. 逶迤:形容时间漫长。
9. 取次春生:春天来临。
10. 仆射陂:古代地名,这里泛指田园生活。
11. 朱弦歌绛雪:朱弦指弦乐器,绛雪指琴曲名,这里代指弹琴。
12. 佳人锦字问琼枝:引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处比喻佳人与才子的思念之情。
13. 一龛灯永:佛像前的一盏长明灯,此处表示安定的生活。
14. 三叠琴繁:指弹奏古琴的曲子。
15. 鹤舞移:指优雅的动作。
16. 牛衣:贫穷的人家用来遮盖身体的草帘子。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诗人钱谦益在辛丑年从红豆江村迁徙至半野堂绛云余烬处的场景。首句“流年老去付逶迤”传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的感慨;第二句“取次春生仆射陂”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期待。接下来,“才子朱弦歌绛雪,佳人锦字问琼枝”描绘了才华横溢的人演奏美妙的音乐,而美丽的女子则关注着琼枝的美丽景象。
接下来的“一龛灯永鱼声静,三叠琴繁鹤舞移”一句,表达了诗人在灯火通明的夜晚聆听寂静的钟声,欣赏琴声中的仙鹤翩翩起舞的画面。最后两句“莫为牛衣频叹息,与君容易鬓丝垂”则是告诫我们不要因生活的困苦而不断叹息,应当珍惜当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秋兴八首辛丑岁逼除作。时自红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绛云馀烬处 其八》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明朝末年,正值国家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之际。诗的作者钱谦益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他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人生际遇有着深刻的感悟。
在这一时期,钱谦益经历了宦海沉浮,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等要职,后又因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而遭贬谪。在此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明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和官僚腐败,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此外,他还受到了社会动荡和个人生活的困扰,如家庭纠纷、婚姻波折等。
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钱谦益创作了这组诗歌,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深刻见解。这组诗歌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世界,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