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寻梅花尚未有开者

标题包含
寻梅花尚未有开者
问讯溪头树,如何殊未春。 亦应心老大,不逐世陈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请教那溪头的树木,为何还未见春天的到来。也许是因为它们已经沧桑成熟,不再追求世俗的变迁与更新。
去完善
释义
《寻梅花尚未有开者》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一首咏梅诗。以下是对该诗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问讯溪头树:“问讯”表示询问,了解状况;“溪头树”指溪边的树木。 2. 如何殊未春:“如何”即为什么;“殊未春”指完全没有春天的气息。 3. 亦应心老大:“亦应”表示推测,猜测;“心老大”指心情衰老,无精打采。 4. 不逐世陈新:“不逐”是不追随的意思;“世陈新”指的是世界上的新旧更迭。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寻梅花尚未有开者》中,诗人晁公溯以梅花的开放与否作为切入点对自然与人生哲理进行了深刻的探讨。首先,“问讯溪头树,如何殊未春”这句诗,作者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敏感观察,他注意到在其他植物已经开花的时候,溪头的梅花却迟迟未有动静。这一现象激发了诗人深深的思考,“亦应心老大,不逐世陈新”是作者的推测:或许这株梅花的老大(即年纪较大)和与世无争的心态使得她不愿意随着世界的改变而改变自己,保持着自我坚持的姿态。这首诗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独特见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生长的节奏,不必去迎合外在的标准,坚守自我才是真正的成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寻梅花尚未有开者》是南宋诗人晁公溯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5年左右,正值南宋中期,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之时。 诗人晁公溯在当时社会地位显赫,他历任知县、州府官员,然而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他深感忧虑。当时金兵南侵,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使他始终关注着社会现实,这可以从他的诗篇中看出。 在诗中,晁公溯描述了自己寻觅梅花的情景。当时已是初春时节,但梅花仍未盛开,这可能是由于气候原因,也可能是由于战争导致的生态破坏。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国家命运的不确定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