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雁中箭词

标题包含
雁中箭词
南来羁鸿北方客,背负严霜飞不得。 日中命尽射生手,一箭正中凌空翮。 一鸿中机百鸿惊,点空细字纷斜横。 力穷遭烹忍一死,可怜片影长孤征。 古人毕弋岂无意,登俎亦可无肉味。 至今暴殄及胎夭,杀气为妖满天地。 物生何至相吞屠,苍天变化还须臾。 坐殿忽作杜鹃去,行河岂意黄能趋。 人虫得丧无了日,客行感此泪横臆。 有弟落南今在亡,十年一字无消息。 冥鸿一来听祝辞,世间踏地皆危机。 菰蒲饱霜湖水满,见草为人汝当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来的大雁北地的客,身上带着寒霜不能飞。 正午时分射手命丧亡,一箭直射空中翼。 一只大雁被射中引来百雁惊慌,天空中字形参差凌乱。 用力支撑面对被烹的命运,但只身独行实在无奈。 古人捕捉猎物并非无情,登祭坛时也并不在意是否有肉味。 时至今日仍对弱小的生命进行暴殄,整个世界的杀气已成妖魅。 生灵为何会互相吞屠,苍天的变化也不过是瞬间的事。 宫殿里忽然传来杜鹃悲鸣离去,黄河的水流亦不能抗拒大自然的变化。 人、虫的生老病死永无休止,旅客看到这番情景泪水纵横。 弟弟南下至今音讯全无,已经过去整整十年。 空中飞过的大雁请听我祝辞,人世间地面皆是险境。 池塘边的菰蒲已饱经风霜,湖泊也满满的,草丛中的人形出现,你要远远避开。
去完善
释义
1. 雁:即大雁,大型游禽,善于飞行; 2. 羁鸿:被束缚的大雁,指旅途中的鸿雁; 3. 北方客:指从北方迁徙而来的鸿雁; 4. 背负严霜飞不得:背着厚重的严霜无法飞翔; 5. 日中:正午时分; 6. 射生手:擅长射箭的人; 7. 一箭正中凌空翮:一箭射中大雁的翅膀; 8. 中机:指中箭受伤; 9. 百鸿惊:其他大雁因受到惊吓而四散; 10. 点空细字纷斜横:形容在空中失去平衡的大雁乱飞; 11. 力穷:力气耗尽; 12. 遭烹:指被捕猎者烹饪食用; 13. 凌空翮:高空飞翔的大雁翅膀; 14. 登俎:比喻猎取禽兽; 15. 毕弋:捕猎鸟兽的工具; 16. 胎夭:初生的鸟兽; 17. 行河:顺着河道行走; 18. 黄能:黄莺; 19. 人虫:人和动物的总称; 20. 得丧:得失; 21. 无了日:无休止; 22. 客行:出门在外; 23. 横臆:横流于心头; 24. 落南:向南飘落; 25. 在亡:音信全无; 26. 十年一字无消息:十年间没有收到任何音讯; 27. 冥鸿:远飞的大雁; 28. 祝辞:祝福的话语; 29. 踏地皆危机:意味着随处都有危险; 30. 菰蒲:一种水生植物; 31. 饱霜湖水满:秋水共长天一色; 32. 见草为人汝当远:见到草地上的行人应当保持距离。
去完善
赏析
《雁中箭词》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一首描绘动物遭受捕杀命运的词作。全诗通过讲述鸿雁被射中、失去生命的过程,以及对人类捕杀动物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其弟安危的忧虑之情。 首联“南来羁鸿北方客,背负严霜飞不得”描绘了大雁迁徙过程中遭遇严寒的景象。大雁在冬天来临时从寒冷的北方飞往温暖的南方,但由于天气严寒,无法继续飞行。这里,诗人以羁鸿自比,表达了身处困境的无奈心情。 颔联“日中命尽射生手,一箭正中凌空翮”描述了大雁在迁徙途中不幸被射生手射中的情景。日中时分,正值大雁在空中翱翔,但射生手却瞄准它们,一箭命中。这里的“凌空翮”形象地表现出大雁在被射中的一瞬间所表现出的无助与恐惧。 颈联“一鸿中机百鸿惊,点空细字纷斜横”则进一步表现了射杀大雁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一只大雁被捕杀,使得其他大雁惊恐不已,纷纷四处逃散。这里的“点空细字纷斜横”巧妙地运用了象形手法,将空中乱飞的大雁比喻成汉字,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随后,诗人转向对人类捕杀动物的批判。他认为,人们为了口腹之欲而捕杀动物,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还导致了天地间充满了杀气。这里,诗人通过对人类行为的反思,表达了对动物权益的关注和关爱。 尾联“有弟落南今在亡,十年一字无消息”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弟弟安危的担忧。诗人离家远行,弟弟下落不明,十年来没有任何音信。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使诗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无常和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 整首词通过对鸿雁悲惨命运的描绘,揭示了人类在对待动物时的残忍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相互依存关系的关注,以及对亲人安危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雁中箭词》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初。在这一年代,南宋王朝处于金兵入侵的危机之中,诗人也亲身经历了战乱的苦难。 诗人敖陶孙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南宋政权逐渐衰落,金兵不断南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目睹国家危亡、百姓疾苦,诗人忧国忧民之心油然而生。 在这一时期,宋朝与金朝的战事频繁,双方不断发动战争,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诗人曾亲眼目睹金兵烧杀抢掠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愤懑和悲痛。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长诗《雁中箭词》。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雁中箭作为比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战乱中百姓苦难的同情。通过叙述一位名叫雁奴的女子在中箭后的痛苦挣扎,以及她在临终前对丈夫的嘱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