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五首
孤桐亦胡为,百尺傍无枝。疏阴不自覆,修干欲何施。
高冈地复迥,弱植风屡吹。凡鸟已相噪,凤凰安得知。
萝茑必有托,风霜不能落。酷在兰将蕙,甘从葵与藿。
运命虽为宰,寒暑自回薄。悠悠天地间,委顺无不乐。
良辰不可遇,心赏更蹉跎。终日块然坐,有时劳者歌。
庭前揽芳蕙,江上托微波。路远无能达,忧情空复多。
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汉水访游女,解佩欲谁与。
同心不可见,异路空延伫。浦上青枫林,津傍白沙渚。
行吟至落日,坐望只愁予。神物亦岂孤,佳期竟何许。
木直几自寇,石坚亦他攻。何言为用薄,而与火膏同。
物类有固然,谁能取径通。纤纤良田草,靡靡唯从风。
日夜沐甘泽,春秋等芳丛。生性苟不夭,香臭谁为中。
道家贵至柔,儒生何固穷。终始行一意,无乃过愚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孤独的梧桐树啊,为何独自耸立在高山之上?枝叶稀疏难以遮风挡雨,它该如何成长呢?在高岗上,大风总是反复吹拂它的树枝,这让小小的梧桐树如何抵挡?鸟儿们都在热闹地吵闹,凤凰神鸟又能知道什么呢?
凌霄攀附萝藤一定有它们的依赖之道,即使经历了风霜也不会轻易凋落。那兰花和蕙草之间有种酷烈的味道,看似甘美的葵花和藿香则承受住了它们各自的生命之重。虽然命运是主宰一切的存在,但寒冷和炎热的季节都会自然而然地来回更替。在这悠长的天地间,我们只需接受并顺应自然,就能得到无尽的欢乐。
美好的时光总是难以遇见,心中欣赏的美景也常常错过。日复一日坐在那里,有时候只能听听忙碌的人的歌声。在庭院里采集芬芳的蕙草,江上寄出寄托情感的微波。路途遥远无法传达,满怀的忧虑却无法消减。
湘江水畔悼念屈原,看着湘妃竹就能感受到深深的哀伤;到汉水探访那位美丽的女神,她应该会解开玉佩赠给谁呢?心爱的人儿已无法相见,只留自己在路上徘徊。河边的青枫林,渡口旁的沙滩渚,都成了我行走吟咏的地方。夕阳西下,唯有忧愁萦绕心头。神奇的事物也会孤独吗?美好的时光又在何处呢?
木头坚硬就会遭到斧头的砍伐,石头坚固也要受到其他石头的攻击。为什么要说物体本身的用处淡薄,却与燃烧的火膏相同呢?万物皆有其自然的属性,又有谁能探寻出一条贯通的路径呢?纤细的芳草,只会随风摇曳。日日夜夜沐浴在甘甜的雨露中,春去秋来如同花草一样繁茂。只要生命不夭折,香臭之间又有什么好比较的呢?
道家崇尚至柔的境界,儒家学者又何必过分固执?从头到尾都坚持一个意念,岂不是太过愚蠢了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孤桐:孤独之梧桐树。
2. 胡为:为何。
3. 傍无枝:旁无枝条。
4. 疏阴:稀疏的阴影。
5. 修干:长的树干。
6. 高冈地复迥:高高的山脊地势险峻。
7. 弱植:幼弱的植物。
8. 相噪:互相喧闹。
9. 萝茑:蔓生植物。
10. 必有托:一定有所依托。
11. 风霜不能落:比喻在困境中仍然顽强生长。
12. 酷在兰将蕙:指兰草和蕙草忍受严寒之苦。
13. 甘从葵与藿:甘愿像葵和藿一样生活。
14. 运命:命运。
15. 回薄:轮回。
16. 悠悠:时间久长。
17. 委顺:顺从。
18. 无不乐:无所不快乐。
19. 良辰:美好的时光。
20. 心赏:心中欣赏。
21. 蹉跎:虚度光阴。
22. 块然坐:独自静坐着。
23. 劳者歌:劳动者的歌声。
24. 揽芳蕙:采集芬芳的蕙草。
25. 托微波:传递微弱的信息。
26. 路远无能达:路途遥远无法传达。
27. 忧情空复多:忧虑之情徒增。
28. 吊灵妃:悼念失去的灵魂。
29. 斑竹:布满斑纹的竹子。
30. 游女:出游的女子。
31. 解佩:解下身上的配饰。
32. 同心:志同道合的人。
33. 异路:不同的道路。
34. 浦上:水边。
35. 青枫林:青色的枫树林。
36. 津:渡口。
37. 白沙渚:白色的沙滩和小洲。
38. 行吟至落日:边走边吟诵直到太阳落山。
39. 坐望:坐着观望。
40. 忧予:担忧自己。
41. 神物:神奇的事物。
42. 佳期:好的时期。
43. 木直:木材笔直。
44. 自寇:自身受到攻击。
45. 石坚:石头坚硬。
46. 他攻:被他人攻击。
47. 为用薄:用于其他用途薄弱。
48. 火膏:燃烧的油脂。
49. 固然:自然存在。
50. 取径通:采取途径达到目标。
51. 纤纤:纤细。
52. 良田草:长在良田上的杂草。
53. 靡靡:柔弱。
54. 唯从风:只能随风而动。
55. 甘泽:甜美的雨水。
56. 春秋等芳丛:春去秋来在花草丛中度日。
57. 生性:生命的天性。
58. 苟不夭:只要不死。
59. 香臭谁为中:香气和臭味哪个才是标准。
60. 道家:道教。
61. 贵至柔:崇尚至柔之道。
62. 儒生:儒士。
63. 何固穷:为何执着于贫穷。
64. 终始行一意:始终坚守一个信念。
65. 无乃:恐怕是。
66. 过愚公:超过愚公移山的精神。

去完善
赏析
《杂诗五首》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抒发了人生的哲理和感悟。这组诗以描绘自然界的风物和典故为背景,深入探讨了人性、命运、机缘等主题。
第一首诗以孤桐的形象比喻人生,提出命运的起伏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面对。诗中以凡鸟与凤凰对比,指出只有凤凰才能理解孤桐的困境,揭示了高尚之人方能领悟真谛的道理。
第二首诗通过讨论萝茑的命运,展现了诗人对顽强生命力的赞赏,以及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从容态度。诗人认为命运固然重要,但个人的努力和坚持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第三首诗以良辰难遇为例,表达了诗人在生活中感到失落和无奈的心情。同时,诗人也希望能够通过诗歌传达自己的情感,以求达到心灵的共鸣。
第四首诗以湘水、汉水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青枫林和白沙渚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在寻找知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迷茫和惆怅。
第五首诗通过比较木直、石坚和火膏三种不同物质的特点,提出了物各有性的观点,强调了顺应自然、发挥个性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只要不夭折,每一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第六首诗则从道家和儒家的角度,探讨了人生的追求和智慧。诗人认为柔弱并非懦弱,坚韧也并非固执,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分寸,实现生命的价值。
整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和风物的描绘,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智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无尽的遐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诗五首》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在那个时候,唐朝正处于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当时,张九龄任尚书郎,奉诏主持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他在任职期间公正无私,慧眼识才,为国家选拔了众多有才能的人。然而,由于他直言敢谏,多次得罪权贵,最终被贬为荆州刺史。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九龄创作了这组《杂诗五首》。这些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深刻洞察。其中蕴含着对时代的忧虑,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