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五
粤山云霾粤溪暝,黄雾滃滃迷四境。号狐舞蟮乘海暝,射工含沙伺人影。有生何为随溟峤,抚掌三叹发深省。呜呼五歌兮歌怆神,巅崖无人问苦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广东的山间云雾缭绕,小溪阴暗不明,黄色的雾气弥漫在四周,令人难以看清周围的环境。狐狸和鳝鱼趁着夜晚出来活动,射工虫(一种有毒昆虫)含着沙子潜伏等待猎物出现。人生在世为什么要来到这偏远的地方呢?拍手三次发出深深的叹息,真是让人反思。哎,唱起悲凉之歌,山顶悬崖处无人知道其中的辛苦。
去完善
释义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五》注释:
1. 粤山:广东省境内的山。这里泛指广东地区。
2. 云霾:云层厚密,遮蔽天空的景象。
3. 黄雾:黄色的雾气。这里形容雾气浓厚的样子。
4. 滃滃:形容水汽蒸腾的样子。
5. 射工含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含沙射人的水怪。这里的“射工”指的是暗箭伤人的人。
6. 有生何为随溟峤:指人生为何要去那些偏远的地方。
7. 抚掌三叹:拍手表示惊讶或赞叹。
8. 五歌:即第五首歌。
9. 巅崖:山峰和山崖。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黎伯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粤山地区浓重的云雾和阴暗的溪流,营造出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黄雾滃滃迷四境”一句形象地刻画了山中黄雾弥漫、视线模糊的景象。而“号狐舞蟮乘海暝,射工含沙伺人影”则通过具体的动物描绘出了一种紧张、危险的境地。
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有生何为随溟峤,抚掌三叹发深省。”这里,诗人表达了在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生命的渺小和无能为力,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入反思。这种思考使诗人发出了深深的哀叹:“呜呼五歌兮歌怆神,巅崖无人问苦辛。”在这里,诗人通过呼唤“五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痛苦和悲伤,同时强调在这荒凉的巅崖之上,无人理解他们的苦难。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五》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诗人黎伯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年),这是明朝末年的一段动乱时期,战争频发,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间段内,黎伯元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但因战乱频发,他的家乡遭受严重破坏,被迫离家避难。他在逃难过程中,目睹了民间的苦难,深感痛心,于是写下了这组诗歌,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明朝崇祯年间,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和外部侵略不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用诗歌来反映现实、抒发感慨。黎伯元的这组诗歌,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去完善